正文 地方報紙做好經濟新聞報道芻議(2 / 3)

二、突出實用性和服務性

在百姓的經濟生活中,消費占很大比重,涉及到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麵麵。而百姓在消費上關心的是物品的質量和價格等等。如果地方報經常提供這些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消費服務信息,就會成為百姓的生活指南。

筆者梳理了一下,這方麵的經濟新聞題材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種:一是捕捉“柴米油鹽”類微觀經濟現象。如《銅都晨刊》上刊登的《菜價上漲市民尋思省錢招》、《雨雪對菜價影響不大》、《如何用存款為子女攢教育金》等報道,給了市民不少信息和建議;二是國家、地方新的法律、法規出台,可能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各種影響。比如水、電、航空票價的調整等,都是百姓十分關心的問題,可從中找尋新聞線索;三是服務性新聞,諸如“黃金周”、春節前後的交通、旅遊方麵的信息等;四是針對各種影響百姓生活的不良現象或問題的批評性報道,比如“酒店業‘謝絕自帶酒水’惹爭議”等。

經濟新聞應突出實用性。如某地的有關部門對蔬菜市場進行農藥殘留是否合格的檢測,記者對結果進行簡單加工後發表在報紙上。這本來應當是一則服務性很強的消息,可由於報道未能從實用價值采寫,讓讀者讀後不知道哪個菜市場的菜農殘超標,隻知道韭菜、小白菜農殘超標。這樣的消息隻能讓人覺得鬧心。如果記者能再深入一步,寫出哪天哪個市場的哪種菜農殘超標,怎樣辨別合格菜與農殘超標菜,實用價值就更突出了。

記者可以通過經濟新聞提供具有可學性、可操作性的服務信息,幫助讀者從中找到致富的路子,同時也可以提高報紙的可讀性和影響力。《銅都晨刊》2010年7月16日刊發了一篇報道:《生態循環養殖效益高》,介紹了銅陵縣順安鎮珍禽養殖場場長李洪鐸的生態養鴿經,有幾位農戶看到報道後,主動上門求教,學習生態養殖技術,在李洪鐸的幫助下紛紛走上養鴿致富路。

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投資理財意識不斷增強,地方報的經濟新聞報道要凸顯“家庭參考型”的特性,盡可能多地向讀者提供有用的經濟信息,成為讀者日常經濟生活的好幫手和好參謀。

為了強化經濟報道的服務功能,可以推出短信平台與讀者進行交流,獲取一些新聞信息,了解讀者的需求,並用短消息答複讀者的一些谘詢。

三、倡導有深度有觀點

如今新聞競爭越來越激烈,新聞傳播途徑也越來越多樣化,從傳播速度上看,紙媒與網絡媒體、廣播等相比顯然沒有優勢。地方報經濟新聞要想避免“慢一拍”的尷尬,就要變消息報道為深度述評報道,讓讀者了解事件的更詳盡、更深層的信息。

《銅都晨刊》2008年7月31日刊登了《銅陵鳳丹種植瀕臨減產萎縮》的報道,當時該市一報兩台拿到的都是市藥監部門的一則簡報,但筆者沒有發一小消息了事,而是兩赴鳳丹產地,與正在收獲丹皮的藥農攀談,充分掌握了銅陵鳳丹這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品種種植麵積萎縮、產量下降的第一手資料,並對比與產地一山之隔的蕪湖南陵丫山丹皮種植的繁榮景象,還采訪了農委、藥監、商務等部門尋求計策,使得該篇經濟報道有理有據,對比度強,讀後發人深省。因此,想要把經濟報道寫得生動具體形象,沒有深入紮實的采訪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