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權力觀(1 / 1)

政工園地

作者:王清波

黨風廉政製度建設是我們黨自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加強黨風廉政製度建設,以黨內法規的形式來規範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行為,對於消除黨內消極腐敗現象、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各級領導幹部能否正確行使權力和其執政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樣重要。可以說權力使用正確與否是方向問題,但首要的問題應是權力的正確行使。如何正確行使,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所有黨員幹部必須麵對和回答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事。從思想上講,它是認識論、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麵的問題;從政治上講,它是一個原則與立場的問題;從製度上講,它是一個民主化、法律化的問題;從作風上講,它是一個為民為事的問題;從生活上講,它是一個修身養性、人格人品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上述構成“正確行使權力”的命題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問題、認識論問題,在整個權力範圍及每一個部分的權力使用過程和所有細節中,應該首先想到與不斷思考的命題是權力從何而來?

一、組織的委派——必須牢固樹立代表“黨”的形象意識

已經年過七旬仍任華西村黨委書記的吳仁寶講過:“如果沒有共產黨,我的地位隻會變成一個‘字’,當年的放牛娃,現在是放牛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80餘年的革命進程中,培養教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三個代表’的執政人,不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職業不同,每一個在政黨、國家、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幹部無一例外,都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綱領、目標任務的委派人,都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水平能力形象的代表人。”由此而言,具有組織委派的一切“權力者”,必須首先樹立起我是執政黨的形象代表意識。

二、人民群眾的委托——必須牢固樹立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意識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無數革命先烈及中國革命各個曆史時期湧現出來誌士仁人、英雄模範,他們強烈的民族精神、國家意識、為民情懷,無不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共產黨人高尚的愛國愛民品德。民為天、民為命、民為父……中國曆代為官者都願以此為訓誡誓言,這恰恰反映了一個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規律。每一個為官者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就應該始終保持“不唯上、不唯虛”的原則,樹立“聽民言、察民情、解民難、利民業”的精神追求。始終如一地牢固樹立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意識,並以此為標準,時時事事衡量自己的言與行,則有眼亮心明耳靈路正的“成功到永遠”的收獲。

三、時代賦予的重托——必須牢固樹立創新進取意識

為官者、為權者應將權力視為時代賦予的重托,一種最高境界的追求,視為體現自身價值觀、成就感的思想基礎。我們的黨員幹部作為社會傑出的先進文化代表,理當擁有這種氣概。在人格結構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中,為官者當追求“自我理想,良心原則與完美原則”的體現。年輕幹部尤其要力戒“六氣”(即官氣、霸氣、闊氣、媚氣、義氣、暮氣)。不被世俗陋習所“套牢”,不愧於時代重托,在工作中長奔不惜,以“立德、立功、立言”而自得。

(作者單位: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

責編:程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