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專業的政府公關部門的缺失。專業的政府公關部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應運而生的一個專業化的政府應急部門。自2003年SARS事件以來,我國新聞發言人製度的建設和完善正是專業化的政府公關部門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它不僅策劃新聞宣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而且在公共突發事件的處理中也表現出了強大的威力。汶川地震、新疆打砸搶事件的成功的新聞宣傳正是得益於這樣的專業化的新聞發布平台。地方政府由於行政管理的條塊化分割,一般是政府或主管部門處理事件本身,地方黨委宣傳部組織協調當地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記者采訪,成稿後視事件性質請有關部門領導簽字審閱稿件,再予以刊發。這樣的工作機製使事件處理和新聞刊發處於兩個層麵上,缺少一個既熟悉事件處理情況,又能了解新聞發布技巧的專業化的協作平台。因此,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以後,很難在第一時間采取有力措施,形成一個權威的信息發布平台,以防止流言和虛假信息的流傳,正確引導輿論。
3、地方政府媒體運用技術和理念的落後。我國的新聞媒體基本上是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辦的,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一直以來在我國的輿論引導和新聞宣傳中具有強大的功能。因此,部分地方政府把新聞媒體看成是自己的下屬部門,常常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發布新聞信息和政策法規,缺少與新聞媒體的互動,較少考慮到群眾的信息需求和接受方式。尤其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以後,往往不能滿足或不能了解群眾的信息需求,而導致政府媒體失語、妄語,使群眾對政府行為產生不信任感,致使事態擴大。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及其領導幹部仍堅持傳統媒體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網絡媒體的作用。“三鹿奶粉事件”、“躲貓貓事件”、“冒名頂替案”幾乎都是率先在網絡媒體中形成社會輿論,引起人們的關注,最終為傳統媒體設置議事日程,這極大地凸顯出了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的強大的社會輿論引導功能。得益於其自身特性,無論是信息的發布量,還是發布時間上,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都處於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網絡媒體在大部分信息發布上缺少了編輯的把關作用,在公共突發事件中,虛假信息和流言便可乘虛而入,一句猜測或一句情奮激昂的話都有可能被網友誤以為真,從而左右網絡輿論的走向,加大公共突發事件的社會影響力。
4、缺乏專業化的互動平台。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以後,政府往往致力於信息的發布,按照常規的方式對事件進行處理,這便極大地忽視了所發布信息的社會效果以及人們的信息需求。例如2009年10月18號的重慶萬州事件,胡某把餘某打傷之後“聲稱自己是公務員,出了什麼事花錢可以擺平”,這句話引起圍觀群眾的強烈義憤。在接下來的事件處理過程中,地方政府發布的信息既沒有對胡某身份進行詳細介紹,也沒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胡某依法進行審判,以平息民憤,地方政府的話語與民眾的信息需求完全處於錯位的狀態,缺乏一個專業化的互動機製,致使一個偶然性的故意傷害事件演變成群體性事件。
三、地方政府針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
1、建立專業的政府公關部門。專業的政府公關部門的建設是針對地方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條塊分割的二元體製而言的。在事件處理的主管部門與地方黨委宣傳部之間建立一個專業化的政府公關部門,不僅可以積極策劃公共宣傳活動,形成良好的政府形象,而且可以在公共突發事件中作為一個專業化的應急機構。在事件發生以後,可以根據事件特點、各新聞媒體的定位需求,采取不同的信息發布類型,讓政府信息發布同時具備重要性、針對性和趣味性,更符合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公眾的接受方式。另外,政府還可以借助此平台直接和市民溝通,進一步拉近政府和民眾的距離,使政府的信息發布和民眾的信息需求形成完美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