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個孩子生長的重要小環境。家庭可以滿足每個家庭成員的不同需求,同時,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為家庭做貢獻。家庭是以婚姻與血緣關係,或者以法律領養關係所構成的一個社會單位,同時,家庭成員還應當有共同的生活。家庭中的情感交流深刻,成員之間的關係密切。婚姻和血緣關係使家庭中具有親情。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一個家庭雖然隻有有限的人口,然而,“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見,處理家庭關係與家庭事務也不容易。對孩子如何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也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這方麵有許多心理因素值得家長來探討。
現在許多家庭中,家長對家庭教育抓得辛苦,但成效不大。其實,家長的指導作用更應該體現在對孩子獨立性、好習慣、心智技能、道德品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不必越俎代庖地去幫助孩子完成具體作業。家長一般做不好孩子的作業;而萬一做好了,對孩子就更不利,因為孩子會角色模糊,離不開拐杖,患上學習的軟骨病。
當前中國社會的特點是:貧富差距加大,出生率下降,科技進步,信息泛濫,媒體多樣化,生態惡化,文化多元,城市孩子多為獨生,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家庭教育遇到了新情況。
我們看一棵玉米,玉米穗子結得大,其優勢在什麼地方?優勢並不在玉米稈,也不在葉子,而是在地下的根係。如果根係太弱,上頭催起來了,也沒有後勁。家庭教育,發生在兒童成長的早期,就像玉米在壯根,把根搞壯了以後,不愁結不出碩果。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在許多情況下,孩子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後果而進行學習的,家長的行為會被孩子學習、模仿,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行為,為孩子做出榜樣,以利於孩子提高發展的水平。
家庭文化背景是孩子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剛剛開始學習的年幼兒童來說,家庭中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文化活動相對更為重要;而對青少年兒童,其獨立文化活動對其學習成功相對更為重要。盡管家長教育程度對兒童學習發展有重要影響,但這並不是決定兒童學習成功的唯一因素。社會學習理論啟示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家庭學習環境的創設,才更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親子活動:青少年心理自我鑒定表
說明:以下請你回答的是自你上學以來的日常自我感覺。能做到或基本能做到的,請在“是”字上打鉤;很少做到或從未做到的請在“否”字上打鉤。自己對自己做出鑒定,盡快地回答每一個問題;答題時不要與別人商量,否則,這份表格就失去了意義。要求真實、坦率、認真地回答全部題目,不要漏題。所有答案不必公開,自己保密。
1.對家庭、班級和學校的生活感到習慣而不厭煩。
2.能以一定的靈活性適應周圍人際關係的變化。
3.做事情總有明確的目標,在一般情況下能說到做到。
4.當自己行為遭到反對時,能自我調整,不一意孤行。
5.經常留心周圍人際環境的變化。
6.講良心,做了錯事感到內疚。
7.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態度端正。
8.有助人為樂精神,肯關心、幫助別人。
9.能基本正確評價自己的各種品質。
10.能和異性同學正常交往。
11.按時作息,睡眠良好。
12.學習不感到很困難,經過努力,可以達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13.對周圍人們持信任態度。
14.對自己的性發育情況有正確的了解和評價。
15.沒有經常頭痛現象。
16.待人熱情、友善,而不是冷漠無情。
17.對學習和課外活動有主動精神。
18.以積極態度看待自己形象。
19.對性的問題好奇,但不過分關注。
20.從來沒有記憶減退,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
21.希望在學習、工作各方麵超過別人。
22.能站在客觀的角度體會別人的內心感情。
23.沒有明顯的自卑感。
24.沒有不良的性行為習慣。
25.在一般情況下情緒正常、樂觀。
26.對新知識、新書感興趣,求知欲強。
27.在集體生活中有一定責任感,願為集體出力。
28.有一定的自我控製能力。
29.沒有明顯地陷入早戀而不能自拔。
30.對困難挫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