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青春年華的心理特點(1 / 3)

11月17日是國際學生日。當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時,在家庭中他們也得到更多獨立行動的權利,學校老師也不再給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了。孩子的心理發展有了一些新的特點。這個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如下:

一是渴求與逆反。他們渴求取得學習的進步。但是,隨著自立意識的增強,他們要求獨立地認識和思考問題而不願接受現成的結論,因此,有時表現出逆反心理。師長讓做的偏不做;不讓做的偏要嚐試。父母以下的行為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孩子過於嚴厲,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教育孩子喋喋不休,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二是熱情與冷漠。中學生有朝氣,有熱情,他們期望能在中學裏獲得友誼,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在德智體各方麵全麵提高自己。但是,當在追求這些目標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又會產生冷漠心理,對自己原來的目標產生動搖、懷疑,喪失信心。

三是敏銳與偏激。中學生目光開始敏銳,他們的抽象思維迅速發展,開始占主導地位。他們善於發現新事物,並執著地去探求新事物的本質特征;他們不再滿足於問題是什麼的說明,而是追尋著為什麼的答案;他們對各種人生現象、社會現象開始關注,試圖得到一個圓滿的解釋。但是,由於知識和閱曆的不足,他們在尋求答案時又往往出現偏激情緒,如以偏概全、愛鑽牛角尖、聽不進反麵意見等。

四是主動與消極。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他們開始主動了解自己,他們對自己的分析評價逐漸變得比較全麵和客觀,而且已經能夠針對自己的短處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他們強烈要求獨立自主,表現出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是,他們行動上又往往不能完成控製和監督自己的行為,一旦競爭失利,又會使一些人產生失落感從而變得消極被動,不求進取。

有的父母對中學生孩子的心理需求缺乏敏感,不能很好地體察孩子細微的心理活動,這與中學生心理的閉鎖性有一定關係,少年的心理逐漸顯出閉鎖性,其內心世界逐漸複雜,開始隱藏內心活動。由於12~16歲孩子心理發展的錯綜複雜性,具有急劇變化的性質,同年齡人發展水平又有很大差異,所以這是一個不穩定時期,有人稱之為“心理斷乳期”。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孩子不但不接受教育,而且用固執、粗魯、孤僻、執拗的方式來對抗。因此,中學生的家長應該認真研究和掌握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具備交流與溝通的技巧,細心體察孩子的心理活動,尊重他們的意見,給以正確的指導監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據調查,中學生心理緊張的原因:來自家庭成員的占第一位(錯怪誤解;父母不和;打罵訓斥;酗酒吸煙;強迫做事;家庭環境不好);來自學習上的占第二位。家長應當全麵衡量中學生子女的能力,給予適當的期望,以身作則,並創設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將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發展。

如果孩子是初中學生,家長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容納他人;正確對待友情,善交益友,樂交諍友;教育孩子觀察了解同學之間的個性差異,提倡寬容理解,承認差異性。激發孩子學習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適應中學生活;對所獲得的信息有一定的辨別、選擇和分析能力,不沉迷於網上聊天和電子遊戲,有一定的自我控製能力;了解自己的情緒、意誌品質,保持進取心態,能夠悅納自己;懂得青春期生理、心理變化,邁好青春第一步;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優勢所在,正確認識自己。

家長要教育孩子誠實正直;在人際交往中,學會積極慎重的交友方式;正確處理和異性同學的關係;分清友誼和愛情;能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冷靜的頭腦與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熱愛科學,遠離迷信;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改進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勇於開拓進取。教育孩子磨礪堅強意誌,提高抗挫折能力;確定自己的愛好特長,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