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趙襄子賽馬為何總是輸(1 / 1)

6月7日為全國高考首日。在古書《韓非子》中寫道:“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不久,他與王子期進行比賽,換了3次馬,均告失敗,他就抱怨王子期沒有把駕車技術全部傳給他。王子期說:‘不是我沒有教給您,是您運用不當。駕車的要點是讓馬的身體安於車,人的注意力集中於馬,此後才能加速快跑。可是您呢?跑落後了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麵了,又總怕我追上來。把全部心思用在了輸贏上,這恰恰是您輸了3次的原因。’”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孩子學習考試難道不是這樣嗎?一心想著輸贏、名次、前途、麵子,能學好考好嗎?一心想著學習本身,反而總能進步。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人喜悅時歡笑,悲哀時垂頭,憤怒時瞪眼,痛恨時咬牙。青少年正是情緒成熟的重要時期。人的成熟情緒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有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不會因一點小事而激動發火,而是比較沉著、冷靜、自信,保持著心理平衡。這樣的人和別人發生矛盾時,不是慪氣,也不是爭吵,而是心平氣和地交談。

——有比較豐富的情緒。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當喜則喜,當怒則怒,才是健康的情緒。對任何事情都采取冷漠的態度,實際上是病態;對什麼都無動於衷,那是心理不健康。

——有健康持久的情緒基調:良好的心境。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如果讓熱情控製了自己的整個身心,就容易克服困難,對做事有推動作用。

——有調節情緒的良好方法。前提是理智地知道自己當時的情緒是否合適,處理問題清醒理性。

心理品質是人在較長時期內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點。它不是技術水平,卻直接影響著技術水平的發揮。心理品質差的人,參加重大較量時,常常激動、緊張、焦躁、慌亂、驕傲、自卑、害怕;而心理品質好的人,則能始終保持平靜和自然。可以說高考不僅是學問的較量,而且是心理品質的較量。越是關鍵的時刻,這一點就表現得越明顯。

有個失戀的女孩,在公園裏因為心有不甘而哭泣。一個哲人知道她為什麼而哭後說:“你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恨他做什麼?不甘心的人應該是他呀!”轉念一想,世界從此不同。

平常心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事物,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它在考試或比賽中為什麼特別有用呢?因為做事沒有動機不行,但是如果動機過強,效率反而會降低。當然真正的平常心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是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才能擁有的心態。我們的孩子先要做到對學習癡迷,對考試鎮靜,就離平常心不遠了。如果父母對孩子多關心一點,少一些攀比,多一些溫情,孩子會多一些平常心。

考試前和考試中如何保持平常心呢?

第一要正確認識考前焦慮。一定的焦慮是正常的、有用的,有利於提高考試成績。但是焦慮和緊張過度就有害了。另外,要防止因學習基礎不紮實而歸因於焦慮,須知藝高人膽大。

第二要坦然麵對考試,保持良好的情緒和適度自信心。

第三要紮實複習,注意采用正確的複習方法,使自己有本錢具有平常心。同時,進行一些身心放鬆活動,並注意飲食和休息,堅持每天半小時的身體鍛煉。

溫馨提示: 功利社會是“一切為了成功,成功最重要”;庸俗心理學的說法是“一切為了快樂,快樂最重要”。家長和孩子都不要上當。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學之樂而耐學之苦,才是正道。若一任孩子趨樂避苦,這是哄騙小孩的呆子,絕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進取心與平常心平衡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