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我們談談微笑麵對他人。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主要是在成人的嗬護中長大,缺少現代社會中需要的溝通、合作能力,缺少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質。教師們說:“在課堂討論中,有時候孩子們討論了半天,各抒己見,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共同的話題,這裏麵主要是相互尊重的問題。你不尊重別人,不接受別人,而隻想保存自我,那你永遠不可能與人合作。”無端生氣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英語的生氣(anger)隻比危險(danger)少一個字母,愛生氣就離危險不遠了。
一、臉上有微笑
歌曲《祝你平安》中唱道:“你的生活,現在好嗎?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笑作為一種多功能的運動,有益身體和心理健康。笑不需要學習,是人類特有的表情;笑也不需要場地,卻能使人心曠神怡,通體舒暢。孩子交朋友建立友誼,這是適應社會的表現。青少年兒童與同齡夥伴交往並建立友誼的需求日趨強烈,這是正常現象。他們渴望多交朋友,有了心裏話願意找同齡人訴說,如果這種要求得不到滿足,交友時處處受到家長的限製,不但對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極為不利,也容易引發孤獨、抑鬱、偏執等心理障礙。
隨著社會向現代化發展,一個人是否善於同別人打交道,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的人生和事業的發展。中小學生正處在學習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的發展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離不開與人交往。一個不善於交往的人就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因此,在現代生活中迫切要求人們不斷提高交往能力和水平。
2004年國際心理學大會上,美國心理學家卡姆拉斯發表了《中美兒童發展》報告,其研究結果顯示,3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的中國孩子的微笑多55%。據一些專家分析,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愛笑的原因,與中國父母對孩子生活大包大攬有關。
二、交往具體方法
進入青少年時代,同學之間的交往是成熟的需要,但孩子交往的方向性、交往的節製性、交往的技巧性是需要家長給予正確指導的。家長告誡孩子的應該是:
親子活動:
——學會尊重。生活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願望。“敬人者,人皆敬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的。中國自古有尊老愛幼和孝敬父母的風尚,這是一種美德,一種文明。
——樂於助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能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別人戰勝困難,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虛心好學。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把與人交往看做是自己學習的好機會。
——寬容大度。在交往中應寬容別人的缺點和過錯,不為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對己嚴,對人寬。
——不論人非。要避免背後議論他人,對別人的秘密和個人隱私,知道的不傳播,不知道的不要問。
——戰勝自卑。自卑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消極屬性,它會使人感到孤獨、壓抑、無助,不但學習效率不高,身心健康也會受到影響。在人際交往中它抑製自信心,產生退縮、逃避行為,從而難以取得成功。要告訴孩子自信地與人交往才能稱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