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胸懷(1 / 2)

11月16日是國際寬容日(1996年)。寬容是為人處世的一種較高境界,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不追究。人們普遍感到當今的許多孩子很少關心他人和集體,他們個體意識強、群體意識差,時時處處以個人為中心。學會寬容應該是這一代少年兒童的必修課。

比大地更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胸懷。不以小事論短長,不以微利患得失。寬容就像春天一樣,給大地以濕潤,給空氣以芬芳,給生活以智慧,給童心以成長。那些活得太累的人,就是因為對別人的評價看得太重,對唧唧喳喳過於認真。何必計較那些恩恩怨怨?何不敞開胸膛?走自己的路,愉快地生活吧。蘇東坡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寬恕就能包容,包容就能獲勝。林肯衝破重重阻礙當上美國總統之後,仍沿用了一個能力很強的原先的死對頭任部長之職。幕僚和隨從們都十分不解。“他是我們的敵人,應該消滅他!”大家憤怒地建議。“把敵人變為朋友”,林肯解釋說,“既消滅了一個敵人,又多得了一個朋友。”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寬容者有著寬廣的胸懷和巨大的智慧。然而,什麼事情都有度,寬容也是。麵對惡作劇的所謂“對不起”,再說“沒關係”就無異於是對錯誤的默許和助長。如何在寬容他人和保護自己之間尋求平衡呢?首先要對別人的過錯行為進行分析判斷,是故意還是非故意;是原則性的問題還是非原則性的問題;後果嚴重與否;是否屢次不改,以此來決定是否寬容。其次,掌握反應的分寸,我們決定是否原諒對方,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對方說“對不起”,卻又不停地惡作劇,我們就不能輕易地說“沒關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有父母不滿意的行為。如果孩子虛報了學習成績,父母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是不是對孩子的學習分數過分苛求?您的反思會讓您更寬容,也會讓孩子有一個更寬鬆的成長空間。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懲罰更強烈。

小成和媽媽一起去買運動鞋。在店裏,小成要買名牌,媽媽由於價格的緣故,覺得還是買便宜的。幾番商討之後,小成說:“多的那部分錢讓我自己來積攢吧。”媽媽說:“過兩周,這鞋也許會打折。”後來,小成賣了收集的舊報紙,攢了些零用錢,而這時那雙鞋果然降價了。小成如願以償,媽媽也隻付了她認為合適的那部分錢。現實生活中,親子常會有矛盾,寬容並不意味著要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在堅持自己立場的同時,試著去理解對方的立場,態度平靜而友好。

什麼是寬容?俗話說得好:“將軍額頭跑得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容是為人處世的一種較高境界,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不追究。在我國由於特殊的人口政策造就了特殊的獨生子女人群,其中一個“獨”字很說明些問題,人們普遍感到當今的許多孩子很少關心他人和集體,他們個體意識強、群體意識差,時時處處以個人為中心。學會寬容應是這一代青少年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