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的逝世紀念日,他說:“隻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重又硬的殼呢?”媽媽說:“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小蝸牛又問:“毛蟲姐姐也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答:“因為毛蟲姐姐能變蝴蝶,天空會保護她的。”
“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又答:“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的。”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一些孩子經曆的學校教育是在唱高調、掀高潮、迎檢查、評優秀中度過的。他們經曆的家庭教育不少是溺愛型的、家長包辦。多的是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少的是獨立負責,自我選擇。多的是慷慨激昂、豪言壯語;少的是表裏如一、自我教育。因此就有這樣的孩子,在會上大談學習雷鋒叔叔艱苦樸素的作風,回家就為了買耐克籃球鞋而與媽媽大吵大鬧;在學校簽名承諾保護環境,卻在旅遊時亂丟垃圾。
孩子主動探索周圍的環境,自主選擇目標、自我調控、自我發展、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家長善於創設適宜的情景,給孩子以主動選擇的空間,以便學會選擇,學會負責任。
以下做法可供家長參考:
親子活動:
一是不包辦,不怕孩子犯錯誤。遊泳隻能在遊泳中學會,一口水不喝是不可能的。孩子主動探索周圍的環境,既是天性,也是其權利。引導孩子在實踐中總結有利於孩子理性選擇能力和責任感的提高。
二是培養孩子自我評價力和批判力。當孩子一種新態度、新行為形成之初,家長及時的評價可起強化作用;而孩子一種新態度、新行為基本形成時,家長就不要急著評價了,而要留出一定空間,引導孩子自我評價。引導孩子形成批判性地選擇有意義信息的能力。
三是幫孩子學會自我教育的六字箴言:靜、淨、鏡、敬、徑、境。
靜:學會清靜無為,不瞎折騰。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大半源於攀比。21世紀,當人們走上競爭和創新之路時,人的心智便被迫應對世界的快節奏。那麼如何求得人內心的和諧、寧靜和幸福,就成為人類共同麵臨的問題。靜意味著寧靜、汲取、思考,意味著淡泊、優雅、溫柔、恬靜。靜會讓我們遠離急躁、淺薄、輕浮,有境界之美。那種恬淡和投入,與當下許多人喜歡誇張地、無所顧忌地秀自己的習慣很不同,顯得氣質獨特。寧靜的心理狀態,需求很少,能夠超越凡塵,拒絕喧囂,從而淨化心靈,升華人生境界。所以動靜相宜很重要。
淨:學會做事情幹淨利索,不留尾巴。今日事,今日畢。機會是稍縱即逝的,做好事情,機會來時立即抓住;沒有做事情,機會來了幹著急。把事情做到位,自己的心理負擔也小。一個“淨”字,好處很大。
鏡:學會以人為鏡。開車時,人容易覺得,比自己開得慢的都是傻子;比自己開得快的都是瘋子。別把自己當成唯一正確的。用別人照照自己,會有新的感受。人正確認識自己是很難的事情,經常需要“鏡”來照一照。
敬:學會尊重他人,大肚能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更重要的是尊重規律,不做違反規律的事情。
徑:學會選擇方向道路。正確的路徑會減少到達目標的時間,正確的路徑有助於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及早做生涯規劃是必要的。
境:學會超越自我。孩子年齡在增大,境界要提高。不斷創新才能超越自我。人類的近親尼安德特人如今已經絕種,不過3萬年前還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他們敵不過後起之秀的現代人祖先?原因是他們少有創新的活力,沒有分工。證據是他們在5000個世代中都製造了同樣的刮削器和矛尖。與之相對照的是,現代人的祖先已經知道把獸骨和獸角按照預先構想的設計製造成不同形狀的工具,祖先已有分工。人就是一種不甘於呆板、平庸的動物。
溫馨提示:孩子如果立足於現實,接受環境的考驗,增強自身的能力,不懈地努力,機遇就向自己靠攏。否則,隻是翹首期待機遇的光臨,便成了守株待兔的宋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