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古為今用六然訓(1 / 2)

6月30日是6月的最後一天。人們常說“六六順”,六確實是很巧的一個數,可以被1、2、3整除。6的因數之和恰好等於其本身,所以稱6為完全數。因此在古代,意大利人把6看做是屬於愛神維納斯的數,以象征美滿的婚姻。古代中國人則把6看成陰數,在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釵,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西遊記中的六丁六甲,水滸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無一不是六或六的倍數。

六合:天、地、東、南、西、北。

六畜:馬、牛、羊、豬、狗、雞。

六穀:稻、粱、菽、麥、忝、稷。

六軍:《周禮》,“凡製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後來以六軍泛指朝廷的軍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六書:古人分析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對六書研究最早、最詳細的,是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及他的著作《說文解字》。

象形是把字的形體寫成和實物的形狀一樣。如“山”的甲骨文,當中一峰突起,周圍群巒環抱,真有點“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

教育家呂型偉提出:“人類最大的危險也不在核雲蓋頂,而在於人類心靈的殘缺,在於道德的墮落。”家長積極地修身養性,不僅使自己豐富快樂,也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老子認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代學者崔銑提出“六然訓”,內容是:“自處超然,處事藹然,有事斬然,無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現代人的家庭生活與古人比內容更加豐富,現代家長可對“六然訓”進行新的詮釋,並以此來修身養性。

自處超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跳出自身的立場,超越自我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超”有美妙、高超的意思。《史記》:“範蠡知之,超然避世,長為陶朱公。”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一個比較成熟的家長是一個合理的人。家長能看到自己與孩子的長處和不足。既不迷失自我,又不脫離現實;既有超越意識,又有求實精神;既有人文情懷,又諳現實操作;隻有一點一點地縮短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之間的距離,才能創造有價值的教育人生。超然物外,反而更識廬山真麵目。

處事藹然。處理事情、人際溝通時能夠平易近人,誠懇謙和。藹是和氣之意,藹然可親。現在已經不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農社會了。要求家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頤指氣使或嬌慣溺愛的家庭教育都對孩子不利,隻有權威型的管理和以身作則才是正確的選擇。未成年的孩子既不是一個器物,也不是一個成人。因此,建立家庭和諧氛圍,家長有文化品位便非常重要了。

有事斬然。事情來臨之後家長能果斷堅決地處理。斬釘截鐵的風格有時的確能起死回生,優柔寡斷或主觀武斷卻辦不好事情。我們想一下:曾子殺豬是何等決絕!孟母三遷是何等果斷!人的意誌一定表現在動機衝突之中。現在,孩子報興趣班、擇校、請家庭教師、填高考誌願等都需要選擇,社會為人們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選擇,可能每一種選擇都有利有弊。果斷性是人重要的意誌品質,當生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當家庭教育生涯出現了挫折和失敗時,果斷性幫助我們家長和孩子在困難中辨別事物的真相,迅速做出決定並積極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