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衝突也不可能完全沒有,關鍵是解決衝突,實現更高層次的家庭和諧。
無事澄然。家庭成員在閑暇時可以靜心思考和學習,創設學習型家庭氛圍,不必浮躁而無事生非。澄,水清澈不流動的樣子。《淮南子》:“人莫鑒於沫雨,而鑒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蕩也。”蘇東坡有詩:“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當代社會越來越偏頗於說唱跑跳,多動不休,紅塵滾滾,濁浪滔滔。而教育是藝術,藝術需要空靈淡雅;教育是科學,科學需要專心致誌。我們觀察古今中外的事例,發現靜心研究成為大家的範例甚多;常追時尚結果一事無成者也不少。水靜後才能明,才能有水準。人的精神不靜的話,就不能做到明白。例如,在節假日,鼓勵和幫助孩子做一次有意義的遠足,從事觀察和標本的采集;也可以找一個小題目,利用網絡或圖書館的資料進行研究。
得意淡然。家長在家庭教育成功的時候心謙身平,不必忘乎所以,傲慢尤其不可為。淡是安靜的樣子。《老子》:“淡兮其若海。”淡是不經意,是不熱心,淡於名利,淡然置之。孩子的成長是長期過程,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孩子得獎,考上好學校,都要淡然對待,確實還早,出水才看兩腿泥呢,到孩子18歲,家長才可鬆口氣。
失意泰然。遇到家庭教育失敗不自暴自棄,失意不失態。泰然為安然之意。一個家長是否會在失敗中沉淪,取決於他是否能夠把握自己的失敗。每個家長在教育中都會遇到失敗,所以失敗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一個家長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以失敗為階梯。總之,失敗是有價值的。有的人認為他人取得成功是機會比自己好,而自己失敗則是沒有機遇。這是一種有害的想法,是消極的歸因,不利於戰勝挫折。
即使機遇來臨,還要看人們是否有能力抓住機遇;而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隻能使光陰虛度。總抱怨自己的機遇太少,這樣的人基本上不會成功。
一個家長敢於對自己的教育失敗負責,說明他承認失敗是由於自己個人的原因而造成的。這也是一種責任心。如果一個家長千方百計地為某次失敗尋找各種各樣外部的解釋,就會失去這種責任心。一旦失去責任心,就無法取信於人,甚至無法取信於己。而一旦家長能容納自己的失敗,他就比失敗更強大。
教育孩子的規律在於反對刻意。刻意就是造作,想過頭了,做過頭了,最後的結果就是違背規律,適得其反,使孩子受到傷害。自然生長的果子好吃,加了化肥農藥的就是刻意,揠苗助長,就不健康。野鴨子腿短,這是自然的天性,你嫌它短,給它接長,它飛不動了;仙鶴腿長,你給它砍掉一截,它也就廢了。你以為聰明,卻幹了傻事,可悲。隻有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人成才。
溫馨提示:
正是:世上機緣休恨少,家教挫折本來多。
月圓月缺六然訓,心理健康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