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是全國科普行動日。有一個家長提問:“我的孩子上小學,卻經常上網看什麼星座,什麼‘白羊座’、‘天秤座’,認為人的命運與星座有關。她要考試了,還讓我給她買‘怪獸石’,說這樣會有利於提高考試成績。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迷信呢?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
我們看到:這些年“打雞血”、“偽氣功”、“紅茶菌”、“水變油”、“星座命運”、“風水選宅”、“電腦算命”、“特異功能”、“綠豆治病”、“生茄吸油”,可以說是此起彼伏,層出不窮,迷信泛濫危害成人和青少年,應該引起家長的警覺。在搜索網站點擊“占卜”二字,共檢出近36萬個網頁。調查中“有點相信”、“很相信”網上算命的學生,分別達到41%和5%。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列舉的一份調查報告說:學生對鬼神迷信的相信率14%,相信特異功能的38%,相信命運的31%。以上這些群體的迷信行為特別容易風行,當時“打雞血”成風時,單位簡直成了養雞場;“紅茶菌”的味道簡直豬都不會感興趣,許多人卻喝得津津有味;“香功”風行時,一些幹部也說能在練功時聞到香味,並於晚上十點向西南方向雙手高舉,說是接在洛陽大師的功。法國學者勒龐早就說過:“群體行為往往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低智商。”
2001年1月23日,北京天安門前7名邪教信徒的自焚事件中,有一人是河南5年級小學生,12歲的劉思影。她原來是天真活潑、愛唱愛笑的孩子,由於她的母親深受毒害,相信升天圓滿,告訴女兒自焚就能當“法王”,於是她也隨母親走上了毀滅的道路。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家長不但自己要崇尚科學,遠離迷信;而且應責無旁貸地教育孩子熱愛科學,反對迷信。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或迷信命運,或奮起抗爭,跨越障礙。後者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行為。過去的人見到雷電偶爾劈死了動物,引燃了大樹,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便說是“雷公”、“電母”,非常敬畏。科學研究發現,打雷閃電隻是雲層的放電現象,人們研究出了避雷針,不再怕打雷了,也就不再迷信什麼“雷公”、“電母”了。一個迷信或偽科學觀念就像一種病毒一樣,它將盡可能地對那些易感人群產生影響,而在他們中間傳播著;但與此同時,它也像病毒一樣,最終必將停止傳播。由於它的傳播取決於人們的無知,所以隨著科學知識的傳播,這個迷信或偽科學觀念存在的基礎必將消失。盡管它目前可能非常成功,但它的生命終究有限,終將不敵於科學。科學是反映自然界、社會、思維領域的一般性的認識體係和知識體係。
無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在其他領域,探索和懷疑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追求,是人類為了獲得懷疑和探索的權利,為了克服不確定性而進行的一種鬥爭。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的礁石險灘,隻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科學進展的曆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隻能通過實驗和觀察而得到,不是由清談就可求到的。實驗的過程需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為整個探索過程的向導。至於這個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