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是人和人之間正常交往、社會生活能夠穩定、經濟秩序得以保持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一個人來說,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道德責任,還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學生追逐好分數,這是正常的事情,但大家都必須遵守規則,不可考試作弊。社會上,官員必須依法辦事,商人必須合法經營,學者必須學風端正,工農必須誠實勞動,大家在合法的前提下享受快樂人生。在社會中,過程合理性是第一位的,目的合理性是第二位的。我們反對不擇手段和不惜一切代價來達到什麼目的。手段是正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為手段是種子而目的是樹,壞的種子不可能長出好的樹。
有人認為:大家都講誠信那當然是最好了。可是你講誠信,別人卻不跟你講誠信,這樣終究是你講誠信的人吃虧。對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人做事應問心無愧。我們講誠信,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我們體驗行為和後果的聯係,知道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我們就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我們不提倡以牙還牙,也不願意以德報怨,但可以“以直報怨”。誠信是夜幕下的路燈,行人因它而增添夜行的信心;誠信是素白的雪花,融化後成為晶瑩的水滴。你是真誠的,才可能贏得真誠。誠信有時也被別人利用,也就能使我們看清一些人的本來麵目,我們也就懂得了誠信應該給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把這方麵的品質看成是對他人生活的適應,而不是個人生活的需要,那麼這種道德就必然是表麵的,注重他律的。說謊和失信不僅是道德品質的問題,而且對說謊者自己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害。醫學界認為,當一個人在他人麵前說謊話時,他的全部神經都受到不良的影響,常常心有餘悸,思想矛盾重重,心慌意亂,甚至終夜不眠。說謊造成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興奮和抑製失去平衡,引起神經官能症和其他精神障礙。這種緊張情緒長期存在時,會引起心跳過速,血壓上升,白血球數量下降。所以經常說謊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胃潰瘍、偏頭痛、關節痛、皮膚過敏、消化不良等疾病。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老實守信的人,因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隻有老實守信的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曆史的考驗。
誠實而不偽,信者能之。取信之道在於律己。人應有信德,講信用才有威信,“言必信,行必果”,求真務實、誠實無欺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品德。中國社會已經從“熟人社會”逐漸變成“契約社會”,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中,信譽是人自身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誠信可以極大地減少交易的成本。誠信不反對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反對在追求個人利益時損害他人利益。
三、如何建立誠信
美國一所中學的多名學生在完成生物作業時抄錄了某網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課教師毫不客氣地判這些學生的生物課為零分。這位教師說:“我早已和學生訂下協議並由家長簽字認可,協議說,所有布置的作業都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課程失敗。”支持她的教師們說:“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課程更加重要。”
《論語》:“曾子曰:‘與朋友交而無信乎?’”信與不信隻是朋友間,以及和陌生人打交道如何守信的問題,還沒有人提出來過。因為在自然經濟環境中,不守信用不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市場經濟社會則不然,真正的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不誠信則對社會生活產生極大危害。2001年9月19日被定為中國第一個“誠信日”。過去的教育過分重視說教,對人的約束力差,誰自覺就遵守,誰不自覺就不遵守。今後我們整個國家的信用體製會改變這種情況,一個人的信用記錄會跟他一輩子。因此,一個人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事事盡心盡責。信用是指向未來的,它教會一個人注重穩固的、長遠的利益,而不是眼前的既得利益,這也有利於改變整個社會的浮躁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