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是中國誠信日(2001年)。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誠信?
一、波爾讓人感動
2005年第4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比賽中,當中國運動員劉國正的回球擊打在地板上,爆滿的上海體育館突然在一秒鍾之內陷入了沉寂,大屏幕上顯示的比分13:12觸目驚心,“出界了嗎?”如果出界的話,那麼落後的劉國正就將以12:14輸掉這一局,同時也將輸掉整場比賽!球迷們的失望之情還沒有來得及完全鋪陳在臉上,驚喜就再一次重新回到了人們的心中,因為有一個人用手勢示意:球擦邊了!而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既得利益者”——波爾!長相有些像太陽神阿波羅,笑起來非常靦腆的波爾用手指了指球台的邊緣,裁判隨即舉起了右手,判劉國正得分,13平,腳已經踩到懸崖外麵的劉國正重新站在了懸崖上,隨著中國球迷兩次山呼海嘯的喝彩聲,15:13,劉國正頑強地實現了逆轉。
當有記者問波爾當時向裁判示意那個球擦邊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他是否知道如果這個球沒有被判為擦邊,勝利便已經是他的了,波爾覺得這好像不該成為一個問題,“其實這很正常,當時我也沒想什麼,因為我看到那個球是擦邊,比賽就是這樣的,公平競爭麼,我必須這麼做,公正讓我別無選擇!”波爾,雖然今天晚上他沒有征服勝利女神,但是卻贏得了誠信和場邊的球迷!
無論古今中外,所有品質中人們評價最高的是真誠,評價最低的品質是說謊和裝假。您看在漢字中“騙”字的造型:一旦看穿是假,馬上被人看扁。“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今天我們的社會,還常見以權謀私、假冒偽劣、欠債不還、考試作弊等不誠信現象。某郵政遞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吳某,由於天氣炎熱,心生惰意,便將100多封還沒有投遞出去的信件送給廢品收購者處理。他的所作所為喪失了起碼的職業道德。他把百姓們在往郵筒裏投信件時對郵政的信任,一股腦兒都拋進了垃圾堆。這種缺乏誠實守信毫無責任感的行為,最終導致他失去了這份工作。
一位大學生到美國讀博士學位時,用辦公室的電話打了40分鍾的國際長途,事後還不肯承認,最後被開除了。這不僅使他失去了一個機會,也丟了國人的臉。
他們的行為與波爾比較,簡直有霄壤之別。
也有中小學教師反映:一些家長找到老師,隻為給孩子加分數,“他就差幾分及格了”、“他就差幾分全優了”。這樣的家長能培養出誠實守信的孩子嗎?2007年的“正龍拍虎”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躲貓貓”、“羅彩霞”、“開胸驗肺”、“釣魚”事件,2010年“悟本吃豆”、“唐駿讀博”、“李一閉水”事件,說明中國目前需要重建誠信,否則發展便不可持續。
二、誠信品德可貴
高尚的品德是人性最高形式的體現。每一種真正的美德,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類的崇敬。具備美德的人值得信賴、信任和效仿。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弘揚了正氣,他們的出現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可愛。誠實守信,言行一致是人所公認的重要品德,並在行為中表現出來。孔子說:“人無信不立。”海涅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對個體人而言,誠信並不僅僅是一種自我犧牲的約束,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內在資源;誠信不僅是美德,而且是一種人之為人的基本要求。
所謂“誠實”,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不弄虛作假,不隱瞞欺騙,不自欺欺人,表裏如一。所謂“守信”,就是講信用、守諾言,言而有信,誠實不欺。一家知名電視台記者對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進行專訪。記者說:“我發現在咱們談話過程中,您說的最多一個詞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說:“是!確實這是事實。不知道的,你是絕對不能說知道。”誠實看似簡單,實際深刻。誠實的本質是求真,這是科學精神的核心。對人生而言,誠實是一個人必須不斷進修的課程,不斷補充的營養。誠實守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規範,又是建立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誠信應該建立在真的基礎上,應該尊重事實,說真話。不求真,就會“指鹿為馬”,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是誠信建設的價值依托。巴金先生提倡“講真話”,有人卻反駁:“真話就一定是真理嗎?”真話還真不一定是真理,但真話總比假話離真理更近一些吧,而且假話一定不是真理。這些反駁巴金的人是社會發展的阻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