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神算橫空出世(1 / 2)

民國十年臘月二十五日黃昏時,濟水府內著名的昌和盛雜貨鋪正在年底緊張的清賬,要將一年收支賬目算清楚,然後給各位夥計啦廚子啦雜工啦等等發放工錢,之後就要歇業放假過年了。

可是每年年底這時候,掌櫃的與賬房還有夥計都很頭疼,論規模這昌和盛在濟水府可是數一數二的店鋪了,貨物的進出都太多了,所以這賬目實在是真繁瑣,常常是兩三天都理不清楚。

為了簡單一些,每兩個月內就要大概分類盤點一次,而全麵清賬也有個周期,店內規定三年為一周期:第一年,隻清理大件,整出整進與值錢的貨物;第二年,將大件加上兩年內收支款項清算;第三年最細,全部進出貨物與庫存剩餘都要盤點清算。而今年就到了盤點周期的第三年,所以自打進入臘月中旬夥計們與賬房就開始逐步準備了,但越到往後人們買東西越多店鋪也就越忙,所以隻能是分情況來階段性準備。

隻有過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各家的購買才明顯少下來,實際上二十三下午開始就逐步盤點了,自老板和賬房到夥計與雜工學徒等都忙開了。

可是都算了兩天多了,還是不清楚,最後總賬算了兩遍還是出入太多,賬房和許老板都急得直上火。

但是無論怎樣都還是要清賬,這是多年來的老規矩了,將賬目算清便於來年的經營與掌控,盤點不清以後就沒法管理啊,你像是貨物庫存量與損耗還有滯銷物品等等,都可以有所掌握。廚師傅都已經做好了飯菜,隻等著老板他們算個差不多就開飯了;而老板娘在後邊也是很著急的在等待,三年前的清算就是忙碌了三天多才算完工,賬房先生老李都累倒了,結果讓店裏又是找大夫又是買藥,治療了兩三天好不容易好轉,才將老李送回老家過年;但老李又幹了一年就辭職回家養老了,店裏隻能又招了個新賬房陳先生。

誰知道今年,得算到啥時候啊。家裏的兩個孩子也早已等著爹爹來開飯,大女兒格錦倒沒什麼,已經十歲的兒子良瑜可在後邊坐不住了,拿了個包子吃著就悄悄來到前邊店裏看看。

眼看著天就黑下來了,許老板下了決心,各方麵再最後一遍對一下帳,若是還不行就明天再說,先吃晚飯。但是他們都明白,今天晚上算不好就是明天再一天也夠嗆。

於是,大家夥都又開始忙起來,報數的四五個雜工高聲報數,打算盤的兩個夥計啪啪的打著,賬房陳先生麵前擺著六七個賬本,隨時核對記錄著。約莫過了一頓飯工夫,就在打算盤的一個夥計算完一塊報給陳先生記錄的時候,店裏有個童聲響起來讓大家一驚:

“先別記,他算錯了!”

大家一看這不是是掌櫃的公子麼,也不知啥時候來店裏看熱鬧了,但大家這麼忙也沒空陪他玩,於是都一笑沒在意他說的啥話。

見到大家都不理自己,小良瑜還不樂意了,高聲說:“真的,他算錯了,怎麼還記上呢?”

許老板直接就走過來,要訓斥兒子了:“沒看見都這麼忙嗎,到後邊等著去。”

“爹,剛才他有兩個地方真算錯了。你要不信,讓他重新算算!”兒子很堅決的說。

許老板平時對這兒子可是相當喜歡的,因為自從到私塾上學就不斷的受到老師表揚,既聽話又懂事;尤其是今年開始找了個先生教他算盤後更是不得了,說他算數特別快,而且大半年以來各種題型的比賽從未出過錯,先生和許老板是一見麵就稱神奇。為了加以驗證,在閑暇之餘許老板還專門找了個機會,找出他書包裏的算數考卷,守著父母讓兒子當場算了一次。

結果還真是讓自己大吃一驚,許老板讀多麼快兒子就打多麼快,甚至有時候還抬頭看看等等父親,但最後數據卻是一絲不差。許老板打小就學著經商,對於算盤,也是相當熟絡了,看兒子耳聽手打毫不猶豫,並且聽自己讀了很多數字都沒有厭煩與疲倦之氣,心中暗喜:這是個高級賬房先生的料啊,最不濟也能接手並經營好自己這濟水府有名的雜貨店了。

所以,許老板對兒子的智力水平那是相當相信,但對於店裏這麼複雜的賬目,他也能參與那可是有些懷疑了。而那賬房陳先生自打來到店裏,就多次聽說老板的公子多麼聰慧多麼神奇,隻是還從沒有機會見識一下呢;而那些夥計等等也正想借機休息一下呢,因而紛紛讚同讓那打算盤的夥計再專門打一遍,大家看看小公子說得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