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文體寫作之:故事新編
寫作提升站
作者:喬建軍
【寫作指導】
所謂“故事新編”,是指作文時,在準確把握題意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聯想,將思維的觸角延伸到中外文學名著或曆史傳說中,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對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繹和包裝,即進行再創作,從而對其內涵作出獨特而傳神的詮釋,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從而收到一種古今對比、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它的好處在於既能使文章有一種曆史文化的底蘊,又能緊扣現實生活,表現時代特點;既翻了花樣,出了新意,又幽默風趣,神采飛揚,令人耳目一新。故事新編的常用方法有:
一、續寫故事,勾連現實
續寫,就是根據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提示,從已有的條件出發,去推想故事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充分開展想象,適當構思情節,把原有的故事接續下去,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續寫時,考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充分理解所給的材料,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
2.認真分析材料,根據已有的材料推測其餘內容;抓住情節發展的線索,弄清事情發展變化的趨勢,理清續寫的思路,按照這條線索來寫整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要符合題目要求,符合原文內容,符合生活實際,不能胡編亂造。
4.注意自己接續的部分和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銜接緊密,重視過渡,做到自然貼切,合乎邏輯。
如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作家淩鼎年的《曹衝稱象之後》就是借用這一曆史題材,把“稱象”之後的故事拉到當今現實生活中,寫曹衝稱象之後變為名人而被炒,狀寫當今“炒作成風”的浮躁世態。續寫故事這種方法尤其適用寫諷刺類文章,要點在於“續寫”要合乎人物性格,不能做太大改動。
二、巧妙想象,放大細節
俗話說:“細微之處見端倪。”細節即情節中的細枝末節,就是把細小事物,如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特點運用特寫鏡頭把它放大,通過準確、生動、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傳神的細節描寫可以起到深化文章中心,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細節描寫必須真實、典型、有用,其中真實是關鍵。真實指的是細節必須合乎人物特點。放大細節時,考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運用特寫鏡頭放大細節。選擇好材料後,考生要將細節描摹出來,運用特寫鏡頭是一種不錯的方法。特寫鏡頭是電影藝術的一種手法,用近距離拍攝,把人和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強調,從而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刻畫細節時,考生不妨借鑒一下這種手法,想象自己的筆如同攝像機,接近再接近描寫對象,捕捉其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個不易覺察的眼神,一句轉瞬即逝的話語。
2.運用慢鏡頭,拉長細節。除了特寫鏡頭外,影視作品中的慢鏡頭也是刻畫細節的一種好方法。正常情況下,很短時間就能過去的動作,在慢鏡頭下被放慢拉長,會讓人發現很多細節。運用這樣的描寫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具體生動,情節也可以從中衍生出更多看點。
3.多管齊下。很多時候,考生須將很多細節描寫結合起來,這樣的描寫會更加細膩。
三、節外生枝,演繹成文
演繹,可以說是人們以史為鏡,通過一個大體背景來創造一個人物;也可以是重新演繹一個曆史人物,通過自己的所想,賦予這個人物新的生命,讓這個人物變得鮮活,不再是曆史書中所陳述的簡單死板的樣子,而是有了自己的認知。對於一個自己創造的人物,考生可以賦予其更多自己的情感,從而構建、完善這個人物。譬如《三國演義》中記載關公既歿,坐下赤兔馬被馬忠所獲,獻於孫權。孫權將馬賜給馬忠為坐騎。赤兔馬數日不食草料而死。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扣住“馬為何數日不食草料而死”這一點巧妙生發,“節外生枝”地引入伯喜(虛構為伯樂後人)這一人物,通過描寫他和馬的對話,展現了“真英雄必誠信”的主題,令人拍案叫絕。運用這種方法時,考生要注意其中的“節”就是原材料,“枝”就是新文章,“節”和“枝”應該水乳交融,合乎情理和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