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陳曉的往事,發現他的成長特點和自己主演的熱播劇《神雕俠侶》裏的“楊過”不謀而合。從小頑劣,特立獨行。少年時不被看好,但堅持初心,帶著一股子狂勁兒,成為俠之大者。“在武俠世界裏,名門正派基本上都有點問題,總有個邊緣人物、草根人物出現來打破所謂的規則。但越是自由、越是放蕩不羈,越是會碰壁,付出慘重的代價。手斷了、眼瞎了、自宮了,他們總會舍去一些東西,卻還能做自己。”在陳曉眼裏,即使千瘡百孔,終能百煉成鋼,是為大俠。“楊過”就是他對俠的理解,承載了他一切的武俠幻想和江湖情懷。
當陳曉講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津津有味時,突然,他收起笑容、繃直身子、微微低頭、輕輕合目,我們還沒反應過來,他淡淡皺了皺眉,平添一抹哀傷,怔怔出神道:“我自出生就遭受冷眼,好不容易遇見姑姑,為世人所不容。你們都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是楊過跳崖時的一段獨白。如果在座有位墨守成規的“郭伯伯”,可能會說“你有病啊!”眼前這個眉宇間透著英氣的年輕人,在那一刻不是陳曉,就是活生生的“過兒”。
“依我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情種,每一個人都是癡情的,隻是他們不給你講而已。癡情不是壞事,每個人心中都有這個小東西在,讓你喜、讓你悲。有些人不懂,會笑,笑這個人太癡太傻了。但是他在某個人麵前何嚐沒有傻過,甚至多希望再有一份感情,能讓自己再傻一回?!”
現在的陳曉確實正在為愛癡狂,但他的愛人是表演,是他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這份愛格外專注持久,似乎真的可以山無棱、天地合。若不是這份熱忱,有誰膽敢在無數前輩的經典演繹後,接下“楊過”這個角色。
想當年,連“教主”黃曉明都被批得體無完膚,時隔多年才被客觀審視,觀眾對經典就是這麼執拗。而陳曉從未擔心,或者來不及擔心,看到“楊過”這個角色,就立刻“看對眼”了,愛了,不演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