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克強新內閣的100天(2 / 3)

“簡政”按時完成,“放權”同樣快馬加鞭。

在溫家寶的兩個任期裏,國務院曾經分6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497項。到李克強接任時,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李克強承諾,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在李克強看來,這就是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是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李克強對時間要求嚴格。他要求各部門按季度列出工作時間表,簡化程序,限時辦結。

“放權”有條不紊展開:4月24日,國務院第一批取消71項行政審批事項;5月6日,再取消和下放61項行政審批事項;6月19日,第三批取消和下放32項行政審批事項。

上任90餘天,李克強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164項,他曾經承諾在本屆政府內取消和下放近600個項目,已經完成近30%。

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看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之後,“跑部錢進”現象能減少,國務院各部門的重心將轉為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

光伏產業“保衛戰”

向歐盟表達反製裁強硬態度,為光伏產業支招,鼓勵“啟動國內市場”

當下中國光伏產業的處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中國經濟麵臨的問題。而李克強對光伏產業的指導工作,顯示了他對保護本國經濟上的“強硬”作風。

在李克強看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光伏產業是新能源重要發展方向。國務院的判斷是:中國光伏產業已具有相當國際競爭力,但是目前出現經營困難。

2012年,歐盟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媒體分析這一“戰爭”的影響時說,這可能決定中國150多家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命運。

李克強從一開始就關心這場光伏產業“保衛戰”。業內人士表示,李克強親自做了很多關鍵性工作。

今年5月下旬,李克強第一次以總理身份出訪的兩個歐洲國家是瑞士和德國。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麵並爭取到她的支持。在共同會見記者時,他們均表示,不讚成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永久性關稅。

從歐洲歸來,6月3日晚,在和歐盟主席巴羅佐通話中,李克強說,如果歐方執意采取製裁性措施,中方必然要反製。媒體稱,這是中國政府高層第一次對歐盟明確傳達反製裁的強硬態度。

中方的努力取得成效:6月4日,歐盟作出初裁決定,在最後一刻將臨時反傾銷稅從47.6%下調到11.8%。業內人士說,這一結果來之不易。

3天後,李克強來到河北的邯鄲、邢台、石家莊考察。今年以來,霧霾天頻繁出現。環保部公布的一季度空氣汙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上述三地都位列其中。

在考察環境監測的同時,李克強造訪了邢台一家光伏企業。他對企業負責人說,“困難是暫時的”,他希望“企業和政府一起做好工作”,“除了穩住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啟動國內市場,消化產能”。

李克強此舉被認為是為正在遭遇困難的中國光伏業“打氣”和“支招”。

回到北京,6月14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6項政策,扶持光伏產業。他還部署了大氣汙染防治10條措施,提出“把調整優化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和保護環境生態結合起來”。

專家分析,這一舉措,正是對光伏產業“啟動國內市場”的鼓勵和支持,為“外患重重”的光伏產業,指明了新發展思路。

農業現代化:“讓天下心安”

發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創業,有序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

李克強對農業並不陌生。在考入大學之前,他曾經在農村插隊,還擔任過大隊書記。在地方主政時,他也經常到田裏,“抓一把,就知道土壤墒情如何”。

就任總理之後,在他眼中,農業已不僅是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問題,他更關心怎樣以農業現代化來支撐新型城鎮化。李克強的思路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固本強基,有序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

3月27日,春分剛過。李克強開始了就任總理後的首次調研,首站選擇在江蘇省江陰市新橋鎮,專程考察小城鎮規劃建設和農業現代化。

新橋是江陰最小的鎮,麵積19.3平方公裏,人口不到6萬。但是這裏卻成為江陰乃至江蘇城鎮化的樣本:農民上樓成為工人,集中居住率在80%以上。

當地80%以上的農民成為現代產業工人,這也契合李克強新型城鎮化的構想。他反對人為“造城”,認為城鎮化要有產業支撐:進城農民能就業創業,生活才會更安穩,城鎮化才能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