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團中央著力培養“能臣”型幹部(2 / 2)

傅振邦1996年7月大學畢業,至今工作17年。17年時間裏,傅經曆的工作崗位就高達10個,平均1.7年就調換一個崗位,在最近的兩次調換中,頻率都是11個月。

這10個職位分屬央企、省屬國企、地方政府三大領域,既有技術部門,也有辦公室,更有財務部門和資本運作部門。地方政府“一把手”的崗位也是其中之一。

無獨有偶,在擔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前,汪鴻雁和徐曉在16年和19年的工作時間裏也各自經曆了10個不同崗位,且崗位性質各異、職責不同。

汪鴻雁一直在湖北省內各級黨政機關任職, 2002年8月任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隨後轉赴地級市任職。2008年6月,汪首次當選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徐曉大學畢業後也是從國企起步,工作9年後才轉戰地方任職,2008年8月調任團中央任職。

不難看出,湖北省成為此輪團中央換屆中年輕幹部成長的“福地”—三位“70後”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仕途都在該省起步,均先後在該省地方政府擔任過“一把手”。汪鴻雁和傅振邦更是先後成為該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市長。

3位“70後”均來自湖北並非偶然。這與湖北省的“年輕幹部成長工程”密不可分。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11年湖北省啟動“年輕幹部成長工程”,以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為契機,集中選拔一批“70後”、“80後”優秀年輕幹部擔任市、縣、鄉黨政班子正職。

截至2011年5月,湖北省委組織部首批選拔了80名年輕幹部作為市(州)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縣(市、區)黨政正職培養對象,進行集中培訓。各市(州)共選拔了2080名年輕幹部作為縣(市、區)黨政副職和鄉鎮(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培養對象。

傅振邦正是在這一年的8月由湖北能源集團轉戰地方,調任襄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曾經引起媒體廣泛關注的“最年輕市長”、1980年出生的周森鋒也在這一年5月調任湖北省神農架林區黨委副書記、區長(副廳級),今年5月,周開始擔任神農架林區黨委書記一職。

目前,湖北省13個地級市(州)中,市(州)長已是清一色的“60後”。最年輕的傅振邦赴團中央任職後,湖北還有兩位“70後”地級市長。

放眼全國,除了極個別省份外,絕大多數省份的省級團委書記已經全部為“70後”,數位團委書記更是出生於1976年,不到37歲就躋身廳級幹部之列。他們往往也是該省份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

作為章程中明確的“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各級團組織的幹部提拔任用向來是中國幹部提拔任用乃至世代交替的“晴雨表”。

除了這些“70後”的省級團委書記,多個省份的地級市(州、直轄市轄區)也開始紛紛湧現“70後”黨政“一把手”。據統計,人數已達到30人左右。

這些“70後”市長包括浙江衢州市委書記陳新、雲南德宏州委書記李磊、山東菏澤市長孫愛軍、安徽淮南市長王宏、北京市西城區區長王少峰等。其中最年輕地級市黨政“一把手”是1976年10月出生的雲南大理州長何宏,現年不到36周歲。

當下的中國政壇,“40後”已逐漸退出曆史舞台,“50後”成為省部級幹部主力,“60後”漸成省部級幹部中堅和地廳級幹部的絕對主力。出生於“文革”後期、成長於改革開放年代的“70後”們已經開始在各級各類關鍵崗位曆練,從此次團中央選出的7位書記即可見一斑。

陸昊現任第十八屆中央委員,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