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的惡魔》:蒙娜麗莎沒有笑
文娛&生活
作者:圖賓根木匠
製作過《未來閃影》、《靈魂戰車》等影視劇,參與過諾蘭“蝙蝠俠三部曲”和《超人:鋼鐵之軀》的編劇大衛·S·高耶,由他來操刀《達·芬奇的惡魔》,Starz電視網當然覺得靠譜—本來就是些“怪力亂神”的東西,舍高耶其誰?不過雖說《達·芬奇的惡魔》是拍給電視觀眾看的“偽魔幻”通俗劇,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離當代北美觀眾的生活也十分遙遠,胡拍一氣也問題不大,但高耶在劇情中還是參考了具體的曆史背景。
整部劇集的背景設定在文藝複興的黃金時期,也就是達·芬奇活躍的時期,當然關於達·芬奇本人的史料本就撲朔迷離,如果以“古史辯”的態度來看待的話,恐怕達·芬奇的生平基本沒有信史。不過這也正好給了高耶巨大的發揮空間,達·芬奇早已在西方大眾文化中成為無數傳奇故事的靈感源泉,《哈德森之鷹》、《達·芬奇密碼》等小說和電影都在榨取“達·芬奇”這個名字的“剩餘價值”,而世界觀放置在文藝複興時期的電子遊戲《刺客信條2》更是直接回到了達·芬奇的時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些大眾文化產品或多或少都在拿達·芬奇說事,但並未直接以達·芬奇做主角,總有些隔靴搔癢之感,此番直接讓達·芬奇“本人”登堂入室,也符合大眾文化演進的邏輯。
劇集的大背景是梵蒂岡教廷與佛羅倫薩共和國之間的鬥爭,當時的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對佛羅倫薩垂涎已久,想盡辦法顛覆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的統治,進而攫取佛羅倫薩的財富和權力。
作為一個城市共和國,佛羅倫薩的軍事實力其時並不強盛,但在美第奇家族的統治下,城國的經濟和文化都欣欣向榮,也是文藝複興的核心重鎮—當時的統治者是洛倫佐·美第奇,史稱“偉大的美第奇”,擅長經商,崇尚奢靡浮華的生活,同時也是許多藝術家的讚助者—在劇集中,達·芬奇就成為了洛倫佐·美第奇的座上賓。不過從史料來看,米開朗基羅跟洛倫佐·美第奇的關係可能更緊密,但在《達·芬奇的惡魔》第一季中,米開朗基羅顯然被忽視了。
劇集中的達·芬奇是一個科學家、工程師、畫家、心理疾病患者、私生子、偷情者和雞奸犯(當然罪名是誣陷的,但從他在審訊後與男人的熱吻來看,同性取向並非空穴來風)。達·芬奇受雇於洛倫佐·美第奇,先後發明了機關炮、潛水服、聲呐炸彈(借助蝙蝠)、機械飛行鳥、天空投影儀等高科技裝置,破獲了神經毒素致幻的殺人案,勇闖吸血鬼伯爵德庫拉的城堡,還虛張聲勢地用一門碩大無朋的假弩炮嚇跑了梵蒂岡侵略者,總之,在兩位忠心耿耿的死黨幫助下,達·芬奇出生入死智勇雙全,幾乎用一己之力捍衛了佛羅倫薩共和國的獨立。
整部《達·芬奇的惡魔》都是“唯物主義”的懸疑揭秘路數,甭管一開始忽悠得多麼光怪陸離,最後還是會被達·芬奇拆穿畫皮,總有“科學”的解釋。
應當說,《達·芬奇的惡魔》算是全景式的曆史題材劇,“國際政治”層麵有佛羅倫薩共和國和梵蒂岡教皇國的水火不容,在佛羅倫薩共和國內部也有帕奇家族和美第奇家族的一山二虎,而在達·芬奇這條線索上,他除了被攪和進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外,也一直苦苦追尋自己的身世之謎—達·芬奇的父親是佛羅倫薩共和國深孚眾望的公證人,但他母親的身影卻迷霧重重,劇集中把他描繪為一個私生子,一直在找尋母親的真相—此時,關於異教“密特拉之子”的內容也成為貫穿全季的懸疑線索:密特拉信仰是源自遠古的雅利安宗教,在羅馬帝國時期曾經風行一時,在羅馬士兵中非常流行,甚至成為基督教的重要對手。不過密特拉教此後迅速衰落,到了文藝複興時期,基本沒什麼影響,但這也讓其顯得神秘兮兮。既然沒什麼曆史負擔,高耶拿過來用也得心應手,大膽虛構一些什麼《葉之書》之類的東西成為密特拉教的暗藏經典……而洛倫佐·美第奇的祖父科西莫·美第奇在劇中也被描述成了“密特拉之子”的重要成員,值得一提的是,科西莫·美第奇確有其人,他號稱“全歐洲最富有的人”,曾被佛羅倫薩共和國授予“國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