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朗帶老人回了慶縣狼頭幫中,在總部後院挑選一間大房子作為老人起居修煉的場所。在與老人交談中孫朗得知,這老人名叫劉敬修,時年八十二歲,單木靈根,原本是寄思山附近鄉紳子弟,自幼酷愛玄學,二十歲時離家尋訪世外高人。沒過幾年,在寄思山北麓發現一個山洞,洞中牆上刻有寥寥幾句話,寫道:“吾乃洞主昊天真人,洞內已修仙三十餘年,現已煉氣圓滿離開此地,留下自用的修仙啟蒙口訣和無上修仙秘法,望有緣人得之。”地上放有羊皮書卷一份,前一部分是那所謂的“啟蒙口訣”,後一部分自是那“無上修仙秘法”。
這些東西若讓元妙子看到定會笑掉大牙,什麼“啟蒙口訣”,就是最低級的開靈訣而已;什麼“無上修仙秘法”,也隻是修仙界裏最最普通的入門手冊《聚靈心法》而已,介紹的不過是煉氣期的最普通的道修入門心法,講述五種靈根吸收靈氣的最粗淺的法門。想來留下此洞的也不是什麼高人,不過是個修仙剛剛入門的散修而已。
劉敬修自然不懂這些,自以為得了奇遇,便在此洞中學習琢磨。也是劉敬修聰穎過人,在沒有任何修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竟然弄明白了修仙的基本原理,為自己開了靈,也了解了自己木靈根如何煉氣。可惜這寄思山沒有什麼靈氣,在此地根本無法修煉,於是半年後劉敬修離開洞府四處尋找靈脈。
此後的六十餘年時間裏,他也先後找到了兩條小的可憐的靈脈,將其中的木靈氣吸收一空後,修為也逐漸提升到了煉氣期第六層,也就是煉氣中期巔峰。劉敬修心知煉氣期的壽命隻有一百歲,與尋常人無異,若不在剩餘的十多年的時間中再找到一條龐大的靈脈,修煉至煉氣圓滿,並尋得機遇進階到築基期,自己的修煉生涯必將就此終結。可靈脈哪裏那麼好找,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已漸漸失去了再次找到靈脈的希望,隻能指望找到個弟子繼承自己的衣缽。所以這次偶然遇到了傷重的孫朗,便迫不及待的收他為徒。
孫朗行了拜師禮,真正成為劉敬修的徒弟。這劉敬修天性良善,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在拜師儀式上就告誡孫朗,切不可為非作歹,要多與人為善。可做幫派的哪個還不是以做傷天害理作之事為生存之道的?所以孫朗一麵假意應承,一麵繼續自己的幫派事業,隻是瞞著劉敬修而已。
徒弟是收了,劉敬修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可靈脈還是得繼續尋找,不然徒弟怎麼修煉,自己又怎能安心辭世?所以老人沒有在狼頭幫頤養天年,而是繼續外出搜尋。半年多前,他在益縣東發現一處靈脈,看靈氣遠超過自己以前所遇,自己吸收木靈氣,弟子吸收金、火、土靈氣,互不影響,便心生在此修行的念頭,雖不知自己能修到何種程度,但徒弟也能至少也能修到煉氣九層,若假以時日徒弟必有再得靈脈築基的機會。至於自己,他心知所剩時間不長,築基無望,能指導出個有出息的弟子也算不枉此生。於是動了取得此靈脈的的念頭,可又發現此靈脈已被占用,是被凡人用作了藥田,於是返回慶縣狼頭幫總部,希望孫朗能夠買到此地。
孫郎不解,問劉敬修:“師父本是修士,為何不用法術搶占?反而要用買這類世俗做法?”
劉敬修說道:“為師是修道之人,此生行善積德,以追天道、扶眾生為道心,怎可因一己之私而奪他人之物?為師並無身外之物,所以希望你能幫我買來,一定要公平交易,切不可仗勢欺人。”
孫朗嘴上稱是,心中卻暗道:“這食古不化的老東西,這地搶來便好了,何故多此一舉?”
恰逢丈人金煥在自己的運作下去益縣當了知縣,於是才有了假借討債滅趙家奪地的故事。
孫朗走進後堂拜見了劉敬修,遞上取得的地契,說:“師父,我已從那靈脈的主人處買到此地了,請師父過目。”
劉敬修沒有看那地契,隻問道:“沒有虧待那家主人吧?”
孫朗信誓旦旦地說:“沒有,那家主人舍不得那藥田,多半也想拖一拖多弄幾個錢,這不,一拖就是半年,我這半年也動用了不少關係,最後才以三倍高價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