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妙子這一代是第六十六代弟子,當時以《道德經》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中的“古、善、為、道、微、妙、玄、通、深、可、識”十一字為這一批十一個內門弟子的道號,隻是後來諸弟子或中途隕落,或修為偏低壽終,至現在隻留下“古、道、妙、通”四人。
現在的宗主是這代弟子的第四人元通子,結丹期圓滿修為,壽二百六十七歲,正準備修至巔峰狀態迎接天降雷劫衝擊元嬰期。其他結丹期的修士被稱為長老,宗門裏一共四人。三人是元通子的師弟元古、元道和元妙,都在四象觀修行。元通子本是同代修士中被定為內門弟子較晚,按當時的排序得了個“通”字的道號,不過他卻是最早進入結丹期的,所以成了元子輩的第一人,入門時的諸位師兄反倒都成了師弟。除了這三位長老外,還有一名是記名長老馮琨,原本是此地一名散修,不是道家出身,被元通子聘為記名長老,在宗門跟前的陽驥城中隱居,主要負責宗門與所轄地界內的幾個大家族往來的事務,也在宗門有重要決定時表個態。
像大多數門派一樣,四象觀的弟子也分為內門弟子和外門弟子。內門弟子都是資質較好的雙靈根弟子,除個別安排有宗門內具體職務外,其餘人員就以修煉為主,在有危機時充當宗門的主要武裝力量。不過自開宗到現在三千六百餘年的世道一直安穩,也沒派上什麼用場,就連現在四位元字輩的結丹修士也未真正臨過戰場。
這些弟子按照修為各有道號,隻不過因為數量眾多,道號中第二字不便再采用《道德經》中的字句,都是他們入門時自己選擇的。雲字輩的築基期弟子六十三人,正字輩煉氣期弟子八百餘名。內門弟子全部著道裝,修煉資源也主要向他們傾斜。
外門弟子是靈根資質較弱的弟子,多數用自己的姓名,當然要避開“清、元、雲、正”這幾個諱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他們有具體的工作,如清理衛生、種植糧食、豢養牲畜、洗衣做飯、看門守夜這些在世俗界也比較低等的工作,也有做些培植靈草、開采靈石之類的稍高端的工作,都在煉氣期三層以上,有三千四百餘人,全部著暗青色的短衣,都是平日隨時招募來的。還有四個築基期的外門弟子,因資質不甚好又年齡偏大,結丹無望,因而沒有轉為內門弟子,隻被安排做些管理工作,負責宗門日常事務的打理,身著藍色短衣。所有外門弟子的修煉時間相對較少,當然修煉資源分給他們也少得可憐。
不一會兒的工夫,二人走到了元妙子的洞府。
“張泉,”元妙子喊來一個年約四十開外的外門弟子,“這是新入門的師弟,現在叫史安,一會兒我帶他去宗主那裏行入門之禮,回來後你先帶他在門內各處走走,了解一下各處所在,然後回來見我。”
張泉見史安是內門弟子打扮,不敢怠慢,點頭稱是。
周昌快步走進洞府,雙手抱拳:“元妙長老,宗主師祖有請。”
元妙子帶著史安起身離開洞府,前往主峰,不忘叮囑一句:“張泉,半個時辰後來主峰接史安走。”
主峰的正堂是宗主處理政務的所在,堂內陳設較為簡單,門對麵的牆的正中央掛一副六尺肖像畫,畫一五綹長髯的道人,著法衣、戴五嶽冠、穿白布高筒襪和多耳麻鞋,左手打三山訣,右手持拂塵,仙風道骨不怒自威。畫軸的下方擺一張八仙桌,兩旁有兩把太師椅。八仙桌上左邊擺放一個花瓶,表示平安,右邊擺放一個果盤,裏麵放福橘,表示福氣,中間擺放一個玉如意,寓意事事順心。
此時左邊的太師椅上端坐的正是宗主元通子,見元妙子身後著道裝的史安跟著進來,先是一怔,然後立刻起身對元妙子說道:“元妙師弟,這趟你辛苦了,不知情況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