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目標是走向成功彼岸的北鬥星(3)(1 / 2)

人們習慣於將時間分成三個階段:把已經做過的一切叫做過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現在;把將要或試圖去做的一切稱之為未來。過去的存貯在我們的記憶中,現在的正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而將來的則存在於我們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世界成功學大師奧格·曼狄諾指出:“時間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之一。生命和時間,緊緊相依連,失去了時間,生命成了虛幻,沒有了生命,時間便喪失了意義。時間就是生命,節約時間就是延長壽命。”因而可以說時間對於人生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奧格·曼狄諾極為推崇的人物之一。他是18世紀與華盛頓、傑斐遜齊名的美國政治家,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之一。同時他又是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教育家。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居然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完全是靠珍惜時間閱讀大量名著和科技著作自學成才的。

富蘭克林12歲時,他的哥哥詹姆士在波士頓開辦了印刷廠,富蘭克林就和詹姆士簽訂了學徒合同。按照合同規定,小富蘭克林學習印刷手藝要到21歲,這期間,工廠隻提供食宿和衣服,隻有學徒期滿,才能得到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

富蘭克林十分愛好學習。學徒的工作十分繁忙,富蘭克林的自學隻能在晚上下班後、早晨上工之前,或是在星期日。為了有更多時間學習,富蘭克林盡量減少用在其他活動上的時間。當時,盡管做禮拜被認為是人們應盡的義務,但富蘭克林還是常常設法躲避父親的監督而不去做禮拜,他獨自一人留在印刷廠,在學習中自得其樂。

16歲那年,富蘭克林偶然讀到了一本宣傳素食的書,為了能夠有錢買書,他打算實行素食。於是,他向哥哥提出,把每月夥食費的一半交給他,由他自己來辦理夥食。這樣,富蘭克林每頓飯就隻吃幾塊餅幹就一杯清水,或一片麵包就一把葡萄幹,有的時候就僅僅隻有一塊水果餡餅,然後把省出的錢用來買書。那時,每到吃飯的時間,富蘭克林會用最短的時間,草草吃過東西,之後利用剩下的時間來讀書。素食使富蘭克林獲得了買書的錢和看書的時間,這樣,他的學習進度加快了。

就這樣,僅僅上過兩年學的少年富蘭克林在當學徒掙錢的同時,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精心地規劃著自己的時間,吸取著文化知識的養分,不自覺地為其未來成為科學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架設了最初的牢固階梯。

從富蘭克林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在奮鬥的過程中,合理而有效地規劃時間、利用時間,才能幫助一個人快速成長,進而取得非凡成就。

一個人如果沒有充分規劃時間、利用時間的能力,如果不能認識自己的時間、計劃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那他的人生隻會以失敗告終。三、正確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想運用淵博的知識做出一番事業,每個人都想領導他人,可是初入社會的青年人隻有從基層幹起,踏踏實實地掌握工作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將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在牛津大學流傳著一個卓越建築師的故事。這名建築師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他從牛津大學建築學院畢業,繼而周遊列國,考察各地建築。即使這樣,他也隻打算找一份實際的工作,而不是夢想做一名建築設計師。

於是,他將自己的學位證書藏於家中,隻身去尋找工作,他決定隻要是在建築行業,自己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就從什麼樣的工作做起。

此後的時間裏,因為沒有文憑,他隻能從事與房屋維修有關的職業。這是一個最卑微且報酬最低廉的職業。但是,這位建築師卻懷著良好的心態,從維修房屋開始做起,並且堅持做了三年。

在非常炎熱的天氣裏,他跨坐在屋頂上全神貫注於房屋維修工作,朋友都替他感覺到惋惜,但是他卻用手擦了擦臉上的汗珠,大聲回答道:“對於我這個走遍了世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