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天才,每個人的頭腦中都擁有一座用之不盡的寶藏,但是隻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找到並且利用這些寶藏。在這些人身上有一些潛在的能力,如果你想激發自己的潛能,那就需要學習更多的東西,隻有在你的知識積累很豐富的時候,潛力才有可能被激發出來。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賦予了每個人足夠的智慧,這些智慧平時並沒有被全部開發,你隻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讓自己掌握足夠的知識,這個平時緊閉的財富之門會才對你敞開。一、用知識墊起生存的雙腳
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實力和能力的打拚將越來越激烈。誰不去學習,誰就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誰就會落後。知識,是進步的階梯,我們隻有不斷地攀登知識的階梯,才能逐漸地體味到知識帶來的巨大收益。我們不斷地學習,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閱曆後,就能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前景有更加明確和美好的向往,就能夠有更大的宏遠目標和理想。
在美國現代金融界,一說起華爾街投資大師,人們往往都要提及彼得·林奇。他以驚人的才華,僅僅用10多年的時間,就把2000萬美元變成數百億美元,創造了震驚美國、震驚世界的“林奇現象”。
同大多數成功的金融家一樣,林奇並非出生於一個顯赫的金融世家,他根本沒有令人驕傲的輝煌家族可以作為後盾,他隻能在艱苦的環境中,依靠自己的奮鬥,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著名城市波士頓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林奇10歲時,能幹的父親因患癌症撒手西去,從此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林奇在11歲那年開始在一家高爾夫球場做球童,每天堅持打半天工。
這位從小就天資聰穎的少年,很快便熟悉了高爾夫球場的工作,並用機智為自己掙來了許多錢。在這裏,他經常能夠通過球手們的談話零星地了解到股票方麵的一些知識,這使他初步感受到股票的巨大魅力。從此,林奇下定決心長大以後從事股票經營,並且在這個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8歲時,林奇除了必修課外,還選修了一些玄學、認識論、邏輯學、宗教學和古希臘哲學等似乎與金融投資根本不相幹的課程。對此,林奇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金融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它需要更多的綜合素質。而且,一個沒有淵博知識和全麵素養的人,是根本成不了金融大師的。林奇對此堅信不疑。
在這樣的信念的激勵下,林奇沒有急功近利,而是為將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在波士頓學院學習的第二年,林奇便開始嚐試做一些金融投資。他用自己當球童掙來的1250美元,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購進了他的第一筆股票——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為什麼要選擇購買飛虎的股票呢?這是林奇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斷。這樣的決斷,完全依靠他廣博的曆史哲學知識和紮實的專業知識。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了一篇關於空運發展前景的文章。文章通過精確的分析,斷定未來空運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這篇文章中,林奇了解到航空公司發展的實際情況,並知道了飛虎公司就是一家具有發展前景的空運公司。因此,在人們還不太敢買空運股票的時候,林奇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飛虎股票。
果然,在短短兩年裏,空運股票開始受人青睞,飛虎股價由原來的7美元一下子漲到33美元。第一次投資股票,便顯示出林奇卓越的股票投資才華。正是依靠這筆股票的贏利,林奇讀完了研究生,獲得了沃倫金融學院經濟學碩士學位。此時,命運之神再次光顧了他。這年暑假,美國著名的大公司——麥哲倫公司總裁蘇利文建議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在那裏大顯身手。林奇是在高爾夫球場認識蘇利文先生的。正是在高爾夫球場上,蘇利文先生發現林奇是一個聰明的少年,將來一定有發展的潛力。因此,他主動邀請林奇來自己的公司工作,他想為這個年輕人的成長提供機會。
熱心股票事業的林奇,自然能夠了解蘇利文先生的一片苦心。為麥哲倫公司工作,當然能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在這裏,林奇首先要幹的,是進行調研工作。他被公司派到全國各地實地調查造紙公司和教科書公司的出版情況,負責分析造紙業公司和出版業公司的股票現狀,林奇十分珍惜這個難得的實地考察機會,他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是林奇第一次真切地體驗美國現代企業的基本狀況。短短幾個月的鍛煉,使他對股票投資業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