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一個國王,巡察時走路硌疼了腳,便下令在所有的路上鋪設牛皮,這愚蠢的命令使大臣們十分為難。幸好一個聰明人獻策:何不用兩片小牛皮裹住腳呢?於是皮鞋誕生了。
妻子與丈夫因瑣事吵鬧,一氣之下跑回了娘家。父親在一張白紙上點了個黑點,問她看到了什麼,她說是黑點,父親說:“你怎麼能隻盯著這黑點,而看不到這麼大的一張白紙呢?”
用牛皮裹腳與用牛皮鋪路,效果差不多,但做起來的難易程度卻是天壤之別;白紙上的黑點小得微不足道,但如果隻盯住它,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影響對事物的正確判斷。在生活中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換一個角度,要圍繞目標找辦法。國王之所以下令用牛皮鋪路,是因為路硌疼了腳。要使路不硌腳,除了從路上想辦法,還可以在腳上想辦法。
換一個角度,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問問老人、專家,甚至問問孩子,都會有意外的收獲。
換一個角度,還要能跳出固定思維想問題。俗話說:“居家多挑刺,旅途思賢親。”經常與親人在一起,往往注意不到他們的優點,甚至會不斷地挑他們的不是。如果離家十天半月,就會更多地想到親人的好處,這也就是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有位牧師,第二天要去進行一次隆重的布道演講,他躊躇再三,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講題,偏偏他的孩子又在搗亂。他需要幾個小時來考慮第二日的演講,這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於是牧師隨手就拿了一張世界地圖,幾下將它撕成碎片,交給孩子,說:“如果你能將這張地圖拚好,我給你兩塊錢。”
孩子高高興興地把地圖拿過去了。牧師心想:這張地圖足夠孩子忙上幾個小時了,自己也正好有時間想出一個講題,並且能夠把演講的內容好好準備一下。
豈料過了不到幾分鍾,孩子就興高采烈地跑回來,說地圖已經拚好。牧師接過一看,果然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又呈現在眼前,他奇怪地問:“你怎麼能這麼快就拚好了呢?”小孩回答:“拚地圖太複雜,我覺得很煩,可是,我靜下心來想,有沒有別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我就試著看了看地圖的反麵,發現地圖反麵是一張人頭像,我把人頭像拚好了,地圖當然也就拚好了。”
美國哲學家金·洛思說過這麼一句話:“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轉角度後被吸引來的。”
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果你感覺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樂,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好好自我檢討,看看自己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你感覺自己的世界不對,那隻是因為你自己不對;如果你感覺自己不成功、不快樂、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隻是因為你還不夠好。
所以,一切的改變,首先來自於你自己的改變。你想要改變命運,就要學會改變自己。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所有的難題都是自己給予的,常常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被我們想得很複雜。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不妨把問題簡單化,不管任何難題,隻要抓住問題的重點,然後定出一個概括的原則,就不難把問題解決了。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其實就是轉換自己的思維定勢。如果能夠用一分為二的思想去做事情,就會看出不平常的結果。課後作業
拿出一個蘋果,用水果刀嚐試用以前從來沒有試過的方法去切開它。比如,你先嚐試一下慣常的切法,然後將蘋果換一個角度,或者換一種刀法切一切,看一看切好的蘋果的切麵圖案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