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爾的目標是修建一座能為6000名教徒服務、有200個座位的教堂。他知道要實現這個目標是多麼困難,為此,他製定了40年的長期規劃,並把它作為自己一生的奮鬥目標。他勤奮地工作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項事業中,16年後,他提前達到了這個目標,在他的教區建成了他心中的教堂,實現了他的夢想。
然而,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嚐這成功帶來的喜悅,難題便一個接一個地不請而至了。其中最令斯蒂爾為難的是,教堂太小而希望進去做禮拜的人太多。每逢做禮拜的日子,慕名而來的教徒,多到使他們無法妥善安排的地步。僅能容納200人的小教堂,根本無法容下每一個想進來的人,斯蒂爾隻好將數以百計的人安排在教堂外的草地上。這樣做,斯蒂爾從心裏感到對不住這些虔誠的人們,然而更不幸的還在後麵。
一個禮拜日,前來聽斯蒂爾布道的人格外多,教堂裏和教堂外麵的草地坐滿了人。在斯蒂爾布道時,晴朗的天空不知從何處飄來一片烏雲,頃刻間便下起了傾盆大雨。落湯雞似的人們四處奔跑尋找避雨之地,他們想擠進教堂,但教堂裏早已擠得水泄不通,最後,他們隻好躲到自己的汽車裏,狼狽地開車離開教堂。
看著他們的離去,斯蒂爾心裏有說不出的難受,這真是心情黯淡的一天。從這天起,斯蒂爾便又開始計劃建造一座更大的教堂,它要有3000個座位,並且完全以玻璃做四壁與天花板,這樣人們在教堂中,便好像置身於大自然中。修建這樣的教堂是斯蒂爾童年時代的夢想,他希望人們能在朗朗天空下,望著藍天和紅日,直接與上帝對話,讚美上帝,祈求上帝的幫助。
但是,修建這樣的教堂,不論是資金籌劃,還是建築設計,對於一個沒有多少經濟實力的牧師而言,都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最終斯蒂爾以他那驚人的毅力把天方夜譚般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12年後,這座水晶般的大教堂終於落成了,它看起來仿佛飄浮在天空中一樣,神秘而莊嚴。斯蒂爾實現了他的理想,並因此感到喜悅與滿足。
當然,斯蒂爾知道,大教堂的建成僅僅是對前麵難題的解答。隨後,將麵臨著更多的“不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員不可能維持這座教堂的清潔和維修;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不可能維持這座教堂正常的水電使用。這些對斯蒂爾來講是一個又一個艱巨的挑戰,他必須馬上投入到新的挑戰中去,將這些“不可能”變成“可能”。
斯蒂爾早已達到並超越了他28歲時訂下的目標,但他仍在不斷地為將生活中的“不可能”變成“可能”而奮鬥著。舊的難題不斷地被解決,新的難題又不斷地出現,人的一生就是在與無盡的難題搏鬥,人的價值就體現在其中,而人生的幸福也包含在其中了。
竭盡全力是一個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它是人類行動的驅動器,是人類各種努力的靈魂。五、瑞恩的井——一個孩子的夢想
有一個男孩叫瑞恩·希裏傑克,他是加拿大人。有一天他在學校的電視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萬的兒童沒有水喝,這些兒童因為渴得無法忍受就去喝殘留在水凹裏的髒水,甚至牲畜的尿!6歲的瑞恩瞪大了眼睛,他根本不相信:世界上居然會有人沒有潔淨的水喝,而且會因此死去。他難過極了,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忽然,電視中傳出來的一句話——“70塊錢可以建造一口井”,這讓瑞恩激動不已。“我一定要籌到70塊錢為他們挖一口井,”他想,“我明天就要帶70塊錢來。”
電視節目結束後,他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向媽媽伸出手:“媽媽,給我70塊錢。我要為非洲的兒童挖一口井。”麵對瑞恩的請求,媽媽根本就沒當回事。瑞恩隻好沮喪地走開了。可是一整天,電視中那些非洲孩子因饑渴而死去的畫麵充斥著他的腦海。
晚飯時,瑞恩又向爸爸、媽媽提起了這件事。“不,”媽媽說,“70塊錢是不可能為非洲的兒童挖出一口井的。況且這是大人的事,你是個孩子,你沒有這個能力!”瑞恩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爸爸。“你不覺得你的想法很可笑嗎?瑞恩……”爸爸還想說下去,瑞恩哭著叫道:“你們根本就不明白!那裏的人們沒有幹淨的水喝,孩子們正在死去,他們需要這筆錢!”
瑞恩每天放學回來,都向父母要這70塊錢,好像不給他這70塊錢,他就沒辦法生活下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