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爸爸、媽媽不得不認真地討論這件事,然後,他們告訴瑞恩:“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必須付出勞動,可以通過勞動自己賺,比如打掃房間、清理垃圾,我們會給你報酬。”
於是,瑞恩打算通過自己的勞動去賺錢。
瑞恩用沉重的吸塵器清潔地毯,他幹了兩個多小時,媽媽經過“驗收”後,付給他兩塊錢。
從那以後,瑞恩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做家務勞動以換取微薄的報酬。漸漸地,親戚朋友們都知道了瑞恩的這個夢想。爺爺責備瑞恩的爸爸說:“為什麼不直接給他70塊錢!”瑞恩的爸爸說:“瑞恩的想法太可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鍛煉他的勞動能力。他很快就會厭煩的。”媽媽也附和道:“這肯定是一個夢,一個6歲孩子的白日夢,一個毫無可能實現的夢,過一段時間就會過去的,我們不用管他。”
可半年過去了,這件事不但沒有過去,瑞恩反而幹得更加賣力了,為了換取更多的報酬,每當爸爸媽媽勸他停止時,瑞恩就說:“讓我再幹一會吧,我一定要賺取足夠的錢,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水井!”看來瑞恩非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定了。
除此之外,瑞恩每天睡覺前都祈禱:“讓非洲的每一個兒童都喝上潔淨的水。”
漸漸地,附近居住的人都知道了瑞恩的夢想,他們被瑞恩的執著感動了,紛紛加入了“為非洲兒童挖一口水井”的活動中。不久,在肯普特維爾《前進報》上刊登了瑞恩的故事,題目就叫《瑞恩的井》。隨後,《渥太華公民報》又刊登了同樣的報道。瑞恩的故事開始迅速傳遍加拿大,不斷有電視台要求采訪瑞恩。
在電視台采訪後的一周,瑞恩家的郵筒裏出現了一封陌生的來信,信封上寫著“瑞恩的井”四個大字,裏麵是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張便條:“但願我可以做得更多。”
後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有上千萬元的彙款來支持瑞恩的夢想。
5年過去了,這個夢想竟成為上萬人共同參與的一項事業。這個普通的男孩兒瑞恩,被加拿大人民稱為“加拿大的靈魂”。
加拿大總督克拉克森在2002年9月30日為瑞恩頒發了國家榮譽勳章,同年10月,他作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評選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如今,他的夢想已初步實現,在缺水最嚴重的非洲烏幹達地區,有56%的人能夠喝上純淨的井水了。
有人問道:“是什麼讓你堅持做這件事情?”瑞恩說:“我夢想著有一天,非洲的人都能喝上潔淨的水。這是個很大的夢想。但我知道,隻要真心向往,並且努力奮鬥,每個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堅信,隻要努力和堅持,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做到的,事實證明,隻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得到!”
的確,隻要真心向往,並且竭盡全力地去努力奮鬥,每個人都可以將“不可能”轉變成為“可能”,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社會學家阿雷·謝富爾指出:“在生活中,惟有竭盡全力的行動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奮鬥、奮鬥、再奮鬥,這就是生活。惟有如此,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不可能”和“可能”之間是存在差異和距離的,排除偶然的不確定因素,多數情況是因為我們不敢也不願意相信“虛幻”的夢想。但是瑞恩的經曆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懷有夢想,隻要持之以恒,就沒有什麼願望不可能實現。
課後作業
先拿出一張白紙,在紙的上方寫出大大的“我不能”三個字,然後列出你平時所不能做的事。例如:我不能自己醒來,起床;我不能背下這些單詞;我不能在考試中位列前十名……
寫完後,把這張紙折疊好,放進一個空盒子裏。走出家庭,拿一把鐵鍬,尋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挖一個小坑,將這張紙埋葬。並念你事先寫好的悼詞:“今天,在這個莊嚴的時刻,我來到這裏,我將把‘我不能’全部埋葬。曾經不知何時‘我不能’進入我的生活,並且逐漸地深入我的生活,在家裏、在學校、在同學們中間都能聽到。今天我要為‘我不能’提供一處安息之地。它去了,願‘我不能’安息,願所有的人徹底忘記‘我不能’,竭盡全力珍惜生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