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錢的主人,關鍵是戒除對金錢的占有欲,抱有一種不占有的心態,駕馭金錢。也就是說要真正把錢看作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還是將到手的,都與之拉開距離,隨時準備放棄。隻有這樣,才能在金錢麵前保持自由的心態,做一個自由人,而不被金錢所奴役。
凡是對錢抱占有態度的人,同時也被錢所占有,成了錢的奴隸,如同古希臘哲學家彼翁在談到一個富有的守財奴時所說:“他並沒有得到財富,而是財富得到了他。”
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就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金錢是工具,人是主人,我們應該是金錢的主人。一、心窮,金錢奴役了心靈
伊拉沙是一位頗具吸引力的40歲女士,本人事業相當成功,她從商的丈夫每年收入高達幾十萬美元。即使如此,過去貧窮的經曆仍不時糾纏著她。
“我記得,家裏常常為錢吵架,媽媽偷偷把錢藏在燈座或床墊下,她還把錢隨身藏在內衣裏,我6歲的時候,有一次在戶外的洗手間,她還拿給我看。
“為了錢,爸爸和媽媽不停地爭吵。‘滾出去!’‘給我錢,我就走。’‘我不會給你一毛錢’,這樣的話語一次又一次,周而複始地從爸爸媽媽的嘴裏說出來。
“‘把我們的錢藏起來,再把爸爸的錢拿來,然後我們兩個就可以遠走高飛。’這是媽媽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變得越來越遙遠。因為沒有了父親的收入,媽媽隻好到餐廳當女侍賺錢,所以她沒辦法帶著我離開。”
伊拉沙還記得她貧苦童年的另一件往事。伊拉沙家附近有一些酒鬼,他們常到啤酒屋或酒吧裏喝酒。有時候他們會帶伊拉沙去,叫伊拉沙上台唱歌、跳舞。那時醉鬼們就丟錢和小禮物給她,伊拉沙覺得這樣棒極了。“至少有人注意我,並且我開始有一點錢了。”伊拉沙回憶說。
伊拉沙上高中時,班上其他女孩都穿得漂漂亮亮,隻有她例外。有一個女孩叫艾倫,住在一棟有圓柱的白色屋子裏。她穿羊絨的衣服,很注重衣著,也很受歡迎,而伊拉沙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在同學眼中,伊拉沙的衣服既破舊,又不合身。伊拉沙的家正好位於艾倫家的車庫後,看起來很寒酸,裏麵也隻夠放一張床,甚至沒有一間像樣的臥室。
伊拉沙記得畢業的時候,她聽到艾倫的媽媽對艾倫說:“你必須邀請她參加你的畢業舞會,她就住在我們家的後麵。”而艾倫說:“我不要請那個討厭鬼,她古裏古怪的。”伊拉沙沒有清晰記得艾倫所使用的字眼,但仍清楚地感受到,艾倫是真心不願意邀請她參加畢業舞會。一切隻因為她家有錢,而伊拉沙家沒有。
“從我的例子來看,窮人注定要被忽視。小時候我看過很多電影,電影改變了我的一生。在電影中,我看到品位高貴的有錢人,我看到他們大部分人都在餐桌上吃飯,桌上還鋪著華麗的桌巾;我看到美麗的女孩穿著曳地長裙,一陣風似的從樓梯上飄下來,一切都非常美好,非常正式。然而,那個時候我們住在一個拖車裏,沒有餐廳,我們就在車外吃飯,基本的菜肴就是些罐頭食物和馬鈴薯。我們從未坐下來,點上蠟燭,放好餐巾,好好地吃一頓飯,那是想都沒想過的。跟我在電影裏看到的有錢人相比,我們像一群在吃東西的動物。”
直到今天,伊拉沙的心情依舊常常受錢左右。即使現在她的家境殷實,卻還是保有窮人家的心態:猜忌、仇視其他有錢人,把錢看得很重。像伊拉沙這樣的人,過去一直在貧窮中掙紮,長大後仍擺脫不了貧窮的陰影。在他們早年的生命裏,錢扮演著過度重要的角色,不僅是物質來源,還是獲得愛和讚許的媒介。成年後,他們不斷想從別人身上壓榨出更多的錢,即便這樣,似乎也不可能消除他們活在貧困中的感覺。這就是“心窮”。心窮的人往往會成為金錢的奴隸,他們為了金錢而活。他們的生活了無情趣,終日在如何賺錢、銀行的賬戶怎樣才能多一個尾數中生活;他們不知道掙來的錢作何用處,一切好像隻有賺錢,好像隻有賺錢才是人生唯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