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信息化個案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梁瑞秋
教育是民族根基、立國之本,在國民素質逐步提高的前提下,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的方式及質量。傳統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高標準要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傾向也越來越明顯。
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教師口頭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進行。而傳統方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形勢下弊病越來越突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講課中條理性清晰度低,教師單純傳授知識模式呆板等諸多問題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題。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技術融入語文教學中,以其速度快、清晰度展示等優勢,有效地解決了語文傳統教學多年來的弊病。多媒體技術本身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參與熱情的特點,也更有效地克服了語文教學枯燥的缺點,信息化教學已然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寵。
1 信息化教學優勢分析
1.1 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學習燃起興趣是語文教學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信息化在當今社會雖不算新概念,但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並且許多信息設備如手機、電腦的普及也使人們對信息化時代產生依賴並深深融入其中。小學生對於多媒體信息化設備本身就存在濃厚的興趣,對於信息化教學自然樂意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另外,與傳統模式教學相對比,信息化教學方便且高效。教師教課的課件可通過PPT等形式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麵前,省去教師寫板書準備教具的大部分精力,節約教師準備教學內容耽誤的課堂時間。隻需將所講內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進行講解即可。
信息化教學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結合起來,圖文並茂地將知識要點羅列出來,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語文學習熱情。簡單明了的教課程序也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對文字圖片感興趣的同時,對知識記憶會加深,同時能夠在短時間內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改傳統課堂古板沉重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是一種有益的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語文教學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輕鬆的話題[1]。
1.2 增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潛能
多媒體教學是集圖、文、聲為一體的全方位描述化教學,對於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能夠以動態化、人性化方式進行詮釋。而非傳統教學中單純的部分文字教學、部分教師口頭傳述進行傳授,在多重信息的作用下,使學生真正了解教學內涵及知識要領,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並能夠方便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另外,在活潑輕鬆的課堂氛圍之下,更能激起學生互動熱情,回答問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在可視化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將抽象的語文教學內容實際化,由枯燥艱澀的文本敘述轉換為學生易接受的圖形圖像或聲音,在加強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理解的前提下,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對於課堂內容產生其他的見解或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