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分析及教學建議(1 / 1)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分析及教學建議

理論研究

作者:刁世昌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縱觀近幾年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的發展,可以發現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麵,並以前所未有的強勁的態勢向前拓展,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給教育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提出全新的要求,帶來全新的教育質量觀。

2 小學信息技術特點分析

2.1 小學信息技術的基礎性

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現代社會,人們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與素質就是讀、寫、算,然而,信息技術已經成功地代替了這一點。因為就目前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而言,任何學科都已經無法與之匹敵,硬件和軟件的不斷更新換代,信息技術將主導未來的社會發展。所以應當讓學生從小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

2.2 小學信息技術的應用性

小學信息技術的應用性非常強,其核心意義是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當學會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而不隻是對計算機的構造進行了解,更應該學會靈活地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因此,學生應當學會如何在浩瀚如海的信息世界中搜索、篩選、鑒別、使用、表達和創新,更應該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3 小學信息技術的整合性

小學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整合性,因為它涉及的學科眾多,比如文學、美學、哲學等。信息技術課程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同時也需要注意,在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學科不應該與其他學科脫離而獨立存在。

2.4 小學信息技術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心智發展決定了趣味教學的關鍵性。小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主要體現在是否產生學習興趣,興趣越高,學習動力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小學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將決定學生今後一生對信息技術的態度。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把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出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

3 針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性提出教學建議

3.1 基礎性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基礎技能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所以應當著重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對基本信息的知識不夠了解,就不可能對處理信息和活用信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例如,在講解畫筆工具時,隻需要重點講解一個工具即可,學生在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後,自然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工具。

同時,軟件知識也占一定比重。計算機軟件知識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切不可盯住一個具體的功能詳細講解,應當概括地講解一類軟件,注重對核心內容和基本操作的篩選,如“文字處理”選用WPS作為教學內容,應重點對其漢字輸入、文字編輯、美化和圖片插入等基本技能做詳細講解。

3.2 應用性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根據這一特性,教師應當從生活中選取實際例子用於教學,讓學生在生活當中解決問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和技能應當以任務的方式來傳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分析問題、采集和處理信息、歸納總結、完善創新中來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得到了鍛煉,也增強了對問題的處理能力。

3.3 整合性教學著重於學生之間的合作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性,在教學時應當注意把其他學科的內容盡可能地與信息技術學科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同時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應該與其他學科聯係在一起,讓學生通過一門學科的學習也能了解到其他學科的知識,更好地發揮整合性的作用。學習方麵應提倡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當中相互學習。

3.4 趣味性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在學中玩、玩中學

小學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體現在好動、好問、習慣於遊戲,容易被形式新穎的東西所吸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演示和遊戲的方式更能讓學生接受,遊戲教學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小學生接受和學習的能力是很強的,又因為好玩的心理特性,所以通過遊戲所傳達的知識更能讓其接受。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甚至已經代替了傳統的讀、寫、算。信息技術學科已經是現代小學教育不可或缺的學科,麵對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更應該把這一學科做好,為學生在今後的人生當中邁出堅實有力的一步、為未來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