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1 / 2)

淺談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

裝備在線

作者:張君蘭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探索的一個神秘的話題,給出的答案當然也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怎樣讓學生在輕鬆愉樂中自然而然產生表達的欲望,循序漸進地寫好習作,是所有語文老師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表達欲望,培養學生觀察力,創設寫作情景,還可以廣泛拓展課堂之外的信息和素材。下麵談談怎樣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

1 積累素材,為習作做準備

材料一定要真實,不能胡編亂造。怎麼樣從眾多的素材中找到最好的材料,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又重要的過程。任何寫作都需要一些材料參考,這些材料有些是一開始就儲存在寫作者的腦海中的,而又有一些需要臨時去查找,這些臨時性的資料的查找必定會花費一些時間,而此時運用信息技術就不用擔心。

如作文“我的家鄉”,雖然大多數學生生在定西、長在定西,但他們對定西並不一定很了解,所以關於定西的很多資料還需要臨時去查找。讓學生自己去查找,必定要花費很多時間。在一節課內保證學生能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來,時間很重要。運用信息技術,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借助信息技術把有關定西氣候、人文、地理、民風民俗、特產等方麵的資料有選擇性地收集起來,改變以往那種給學生一個文題,讓學生在那苦思一番,然後動筆去寫的寫作模式。這樣學生對定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為寫作準備了充分的素材,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反映家鄉的特點,抒發對家鄉的感情,同時也使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

2 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動力。如果有了興趣,學生才能走進生活,品味其情趣;才能有寫作的欲望,逐步養成動筆的習慣。硬著頭皮寫成的文章,往往內容空洞,缺乏真實情感。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走進生活,沒有親身體驗,更準確的是沒有興趣。為了豐富學生的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作文教學時,既要創設情境,豐富他們的生活,又要激發寫作興趣,促進學生的觀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習作“家鄉的特產”時,筆者先展示了馬鈴薯的各種吃法,緊接著展示了櫻桃、杏由綠變紅的過程以及熟透了的櫻桃和杏使人們吃了香甜可口的圖片,這樣使學生看了直流口水,巴不得馬上嚐一口,這樣的情境使學生的寫作興趣油然而生,很快學生根據自己各自最愛吃的特產完成了此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