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與創新: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1 / 2)

應用與創新: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技術在線

作者:荊雪芹

教學手段在科學不斷進步的現在日益更新進步,多媒體的產生與運用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要求下,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向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能整合方麵靠攏。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從而滿足語文教學的時代性與現代性要求,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1 信息技術在語文情境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情感體驗與獨立思維能力,但還是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來加強深化。情境教學可以達到這種能力培養的目的,若傳統語文情境教學與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更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木蘭詩》的講授中,可以出示幻燈片“木蘭當戶織”,安靜的生活讓學生心中也波瀾不驚;但教師馬上出示一張“惟聞女歎息”的木蘭表情特寫,學生的眉頭隨之也皺了起來。這時可讓學生猜:花木蘭到底是為什麼在“歎息”呢?學生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氣氛熱烈,然後教師適當“收”:“讓我們看一看到底花木蘭是在為什麼愁,而歎息呢?”創設思維情境,自然引出下文,學生也帶著極大的好奇心與懸念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在一步步設疑的情境中,學生隨著木蘭告別家鄉、征戰沙場、功拜天子、榮歸故裏,每一步都跟著木蘭的命運而或喜或悲,最終對木蘭的形象了然於心後,油然生出不可言說的欽佩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鍛煉了觀察力、想象力與思維能力,教學目標輕鬆達到,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 信息技術與語文興趣教學的整合

任何成為任務的東西都會讓人失去興趣,語文學習也是一樣。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前提,創新傳統教學法,讓學生在愛學、樂學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比如文言文的學習,傳統教學就是講解、釋義、背誦三部曲,再加上枯燥繁瑣的抄寫,讓學生頭疼不已,隻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毫無樂趣可言。而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或多媒體,讓學生在美圖、音樂、動畫或視頻的參與中進行文言文的學習,他們會興趣驟增,在美妙的視覺盛宴中輕鬆愉快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3 信息技術在語感情感教學中的運用

初中語文中的語感培養相當重要,就是對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個詞語所產生的敏感的、相應的情感體驗,它可以使讀者在瞬間就領悟其含義,綜合性地體現出一個人的語文素養高低,深入理解為將語文閱讀中的文字憑借個人情感體驗、經驗、聯想轉化為腦中生動可觸摸的直觀形象。信息技術讓語感情感培養走了捷徑,它可以將這種體驗直觀形象地體現出來,讓學生在理解的同時更加深化含義,從而感知作者意圖,並產生情感共鳴,達到綜合文化素養提升的目的。

如《紫藤蘿瀑布》一課,作者眼中的紫藤蘿是這樣的:“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裏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這種美學生想象起來有點費勁,教師可用視頻資料來直接展現,必要時可對花朵進行特寫,讓學生在鮮麗的出示中觀察並進行情感體驗,然後在反複研讀中感受紫藤蘿的美與“瀑布”的名副其實,在輕鬆愉悅中提升語感情感體驗。

4 信息技術在學生各種語文能力提升中的應用

4.1 信息技術與閱讀、自學能力

新課標鼓勵學生大量自主閱讀,閱讀自學能力的提升對於整體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引導並鼓勵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取圖書,並形成日常大量閱讀的習慣。在網絡上有看之不盡的好書,教師對其進行指定或規定範圍,讓學生有大的航向,遨遊整個書之海洋,如一些優秀作文選登、中外名著選讀、散文詩歌欣賞等,都可以作為學生的必讀讀物,來擴大學生詞彙量與優美語段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