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媒體引入語文教學

技術在線

作者:王小華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建設智能化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已列入《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之中,因此,語文教師能否把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要想改變傳統教學“粉筆+黑板”的方式,就必須把多媒體教學設施引入課堂。

1 養眼和生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讓學生在網上搜索曾經美麗的仙湖——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水如明鏡的羅布泊圖片,同時搜索今日羅布泊的圖片,形成不同時代的鮮明對比,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再引導學生尋找《漢書·西域傳》裏有關羅布泊熱鬧繁華的記載,讓學生思考羅布泊的消亡與塔裏木河的直接關係。

再如在學習《奇妙的克隆》時,筆者把製作好的Flash課件動畫式播放了動物精子與卵子融合,再由受精卵經過一係列細胞分裂長成胚胎的畫麵,這時學生初步了解了克隆技術的基本常識,深奧的理論經過演示成了形象直觀的畫麵。隨後,筆者在大屏幕投放了“克隆國寶大熊貓”的圖片、“克隆綿羊”的圖片以及克隆技術造福人類的有關事例,自然而然地就使學生的思維、興趣集中到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去,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有了豐富想象,再去興致盎然地探究相關問題。

2 體驗和感悟

現代信息技術介入語文課堂教學中,使教學節奏更加緊湊,教學效果明顯增強,便於學生加深印象,使學生能真正感到一種過程的體驗和感悟。如學習《安塞腰鼓》一課,筆者用Flash製作的課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了陝北腰鼓各種宏大的表演場麵,同時演示了陝北腰鼓的翻打動作,讓學生邊觀看邊體驗,真正體驗“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熱烈場麵,感悟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

如學習《周總理,你在哪裏》時,課前,學生搜集了許多有關周總理生前的事跡、電影片斷、圖片等,課堂上學生通過圖片、事跡、影片體驗到偉大的共和國總理的辛勞,日理萬機,為黨和國家獻出畢生心血。伴隨著對總理的敬仰,學生高聲誦讀,那一刻筆者感受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是多媒體教學設施給語文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帶著體驗、帶著感悟,帶著學生一顆顆求知的心,一起飛翔。

3 情感和激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的感情變化,抓住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如學習《黃河頌》時,筆者在大屏幕上投影了洶湧澎湃的黃河,再配以音樂,讓學生高聲誦讀,這一刻學生的心靈隨著洶湧澎湃的黃河水體會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感到自豪,內心不由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