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點 高效應用

技術在線

作者:徐貞強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的要求,為教學改革指出了明確方向。對於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如何實現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突顯信息技術的突出優勢,更好地貫徹開放、立體的新課程理念,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下麵,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初步探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

1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

無數的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如果學生能夠感受到上數學課的樂趣,感受到數學是有趣的,學生就會愛上數學課。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將小學數學課從以往單調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中解脫出來,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從數學課中看到生活的影響,感受到人文的氣息,感覺數學的可親。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受限於粉筆、黑板和圖畫等有限的表現手法,加之教師一遍遍的講解,學生總是會下意識地就感覺到數學學起來很難,學了也不知道有什麼用,這對於還處於自治能力比較差年紀的小學生而言,無疑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通過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可以充分發揮其聲音、影像、動畫甚至是3D的多種表現手法,使學生不再感覺枯燥,能夠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授“生活中的大數”一課時,教師事先製作一個課件,其中有每秒泄洪量巨大的三峽水電站,有翱翔在幾十萬米高空的天宮一號,有跨越數千公裏太平洋的習近平主席美國之行。這些片斷,有的是圖表,有的是動畫,有的影像,並配以教師的講解聲音,使學生很直觀地看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大數字。最後,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自己去搜集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同時讓他們在自己動手參與的促進下,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事實證明,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對教師布置的作業以及在課堂上都有著非常高的積極性,非常勇於表達自己的心聲與意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2 利用信息技術搞活課堂教學,使學生理解數學

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不同,數學的抽象思維要求,是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再創造,數學學習將會十分困難。沒有自身的探索與建構,無法理解數學,教師講得再仔細,學生學得再認真,其教學效果仍然無法得到保障。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以及教學經驗,方法也大多局限在黑板與粉筆上,無法實現課堂教學的學生主體作用,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更辛苦。但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通過對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學生知識的構建和再創造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與時間,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方麵,借助信息技術,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知識的智者。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麵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將若幹個1 cm的小積木擺成1個長方形進而發現長方形麵積公式的由來的教學,教師通過提前製作課件,在先演示一個1 cm邊長的正方形的麵積如何計算後,再用動畫將5個1 cm的正方形疊加成為一個5 cm邊長的長方形,使學生明白長和寬的乘積正好是該長方形所含麵積單位的個數(5×5=25)。通過這樣的一個動畫顯示,使學生看到公式的推導過程,如此一來,原本單調、抽象的公式的就變化成為動態的、形象的動畫內容,可謂是寓教於樂,既能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培養其自身的創造潛能與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