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上的電化教學

技術在線

作者:楊沛清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物理課堂的教學手段也應與時俱進。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枯燥課堂已悄然滲透著生動、形象、吸引眼球的電化教學。喜歡動畫的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探究特別感到愜意,甚至感覺學習是一種享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化教學如果能巧妙地、有的放矢地運用到教學的各環節中,能收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好效果。

1 讓演示實驗清晰可見

在物理教學中,幾乎每節課都有演示實驗,教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座位上看,有許多演示實驗隻有前排的幾位學生能觀察清楚,尤其是細節更不便於觀察。如在講離心泵時,首先需要讓學生理解“離心”,這需要做一個演示實驗: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用鉛筆的一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攪動,會看到水離開中心向四周跑,但這個現象想讓全班學生都觀察到,教師必須拿著燒杯邊走邊攪動繞教室一周,或輪流讓學生上講台看,費時費力,事倍功半。

再如用彈簧秤測浮力,讓學生觀察彈簧秤的示數減小,在座位上學生幾乎都看不清,把器材拿到學生眼前觀察一個人又拿不了。為了不浪費課堂時間,隻能讓一個或兩個學生上台觀察,學生不能親眼看到未免遺憾。

又如觀察滑輪組的繞線方式及繩子股數,上台觀察都分辨不清,何況連觀察的機會都沒有。學生隻能用充滿迷茫的眼神期待教師會用更好的辦法進行講解,而教師隻能在黑板上畫大量的圖幫助學生消化。每年這堂課講到這裏,學生都要費好長時間才能理清。如果采用電化教學放大畫麵、放慢腳步,學生就不必長時間疑惑糾結。

2 疑難剖析

物理課堂上有許多概念性的知識點比較抽象,不容易理。如在講電學的電流、電壓時,電流、電壓看不到摸不著,學生很難理解,又難於用實驗表達。電化教學就有這種神奇的作用,把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轉化成能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如把電荷的定向移動製成模擬電荷定向移動的動畫,分別把正負電荷模擬成?、Θ符號,讓這些用符號表達的正負電荷真正在電路裏動起來,並且可以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動。學生觀察動畫電流,就像看到真實的電荷在定向移動形成的。同樣,把電壓的作用類比地製成水流在水壓的作用下形成水流,那麼理解成在電壓的作用下形成電流製成動畫。把看不到的東西轉化成能看到的以動畫的方式展現在熒幕上,學生會感到豁然開朗,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興趣倍增,效果可想而知。

3 增強高難度實驗的立體感

有些物理實驗不是僅觀察一瞬間的畫麵。比如在講汽油機和柴油機時,僅用教具或掛圖展示一下,學生一頭霧水,不解其意。要想真正理解,需把最初的整個發明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弄清楚。如汽油在氣缸中燃燒需要不斷地補充汽油氣,首先設計上進氣門,汽油在氣缸中燃燒獲得能量推動活塞向下運動,為什麼接著會向上運動?這就是啟動後由於慣性的原因。產生的廢氣不能存在於氣缸內而需設計上排氣門。為什麼需要汽油氣而不是液態汽油?怎樣才能把平動轉換為轉動?氣缸為什麼必須密閉?等等。把這複雜的過程一步一步設計出來,不是隨手可取的教具就能完成的。如果運用電化教學,巧妙地用課件把每一環節展現出來,還可以循環展示。這就好像學生自己在探究整個製作過程,因而能透徹理解、茅塞頓開,沉浸在發明創造的愉悅中,大大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4 展示物理過程細節

實驗是物理教學主體,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問。但有些實驗在做的過程中,無法看清整個變化過程。如乒乓球、皮球受力後,無法看清其形變過程,教師講、學生聽隻能機械理解。百聞不如一看,如果采用電化教學用慢鏡頭把其形變過程展現出來,學生頗感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