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激活作文教學
環境構建
作者:高輝
利用計算機網絡環境所開展的作文教學工作,給學生展示了廣闊的寫作教學方麵的相關素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寫作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不斷發展學生的書麵語表達能力。
當代社會互聯網普及工作的展開,其中不斷開展以及完善現代校園網工作等,激活作文教學工作,目前已實現網絡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也有明顯成效。教育教學工作的網格資源方麵的共享,在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完善地提供了寫作廣闊的素材,並且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等。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作文教學,具備有利的條件和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減弱了學生寫作的束縛,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表達能力。通過網絡作文教學優化當前作文課堂的教育教學是重要的教學改革,實現新形勢下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
學生寫作作文是一項非常具有創造性的精神性的勞動,這類的創造性是建立於個性化的基礎上的,個性化是指作文的生命以及靈魂。個性化寫作包含兩方麵的內容:一方麵為多角度地觀察以及體驗教學生活,真實寫出自己對於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感受等;另一方麵為力求有創意的表達方式,形成作者的特點。對於作文本身的個性化,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曾這樣描述:“寫作時要感情真摯,要力求表達自己對於自然、社會以及於人生非常獨特感受”
作文是作者(學生)與社會和個人的片麵信息進行對話的一種方法。所以,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是了解國際信息、知道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進程。”這種相互間的文字對話、文字溝通、文字互動等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在信賴與真摯的基礎之上的,此種信賴以及真摯的感情表達,需要一個非常寬鬆的創造環境,可以讓學生打開心扉進行文字的表述。沒有浸透作者“真摯之心”的作文,是不能感動到自己的,更加不能夠感動到他人,這種對話的文字是蒼白的、無效的。
1 網絡的交互性方便作文講評
新課程標準要求利用網絡的交互性,便於作文寫作,利用網絡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及改寫作文的能力。學生能夠自主寫作並且改寫文章是非常重要的。而原來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台上朗讀文章的審評結果,學生隻能在講台下聽評審結果。正所謂“耳聽為虛”,學生也不會把批語當成重點去進行整改,所以作文化的評改的作用也幾乎沒有了。現在,教師換用網絡來進行作文評改工作,學生非常直觀地看到作文評語,而且也非常重視如何進行整改。這樣的話,學生修改作文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得到非常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通過網絡進行閱讀,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從中找到自己作文的優缺點。在網絡閱讀中,找到其他的語言表述方法;通過網絡閱讀,對於文章進行整體的判斷以及分析,並且找到合理的整改方案;通過參照典型的例子對自己的文章有綜合的評定,既充實了自己的文化知識,又可以通過此種方式找到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
進行作文的評改,是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深重而又效率低下的陳腐的作文修改方法解放出來,然後逐漸完成葉聖陶先生提出的“不待教師教能作文”的設想。
2 網絡的開放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資料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布置完作文題目,講幾條注意事項,比如描述清晰、條理清晰、言語通暢之類的形式要求,學生便開始費盡心機、冥思苦索,可怎樣也想不起要寫的東西,更加不懂得如何進行挑選和提煉。讓學生入情入境,正所謂“坐在家中看國際”。利用網絡,可依據講堂寫作的需求進行延伸,給學生提供很多的寫作資料,從優中選優,大大引發學生的寫作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