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與小學語文
環境構建
作者:李月芬
人類進入21世紀的同時,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使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各行各業都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采用信息技術來加快自身的發展。教育領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學校已經主動采用信息技術的產物即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優良人才。
小學語文作為必修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也積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進行深入探討,希望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語文教育的發展。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應該遵循的原則
多媒體的使用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以發揮出多媒體的優勢,優化語文教學活動。筆者將從三個方麵分析應該遵循的原則。
1.1 應該遵循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原則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對象,但是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特點,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目前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尚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把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更具吸引力。但是教師必須銘記切不可過度使用多媒體,以免妨礙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
1.2 應該遵循符合語文學科特點的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在閱讀課中可以積累詞彙、學習語言表達、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等。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最終都必須為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能偏離語文學科這一特點。
1.3 應該遵循適度原則
縱然多媒體有很多的優勢,比如可以使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使教學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有其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如教師的黑板示範。所以教師在整合多媒體與語文教學時,必須遵循適度原則。
2 如何整合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
在了解完應該遵循的原則後,筆者對如何整合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入分析。
2.1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語文中,學生會接觸很多教學內容。所以小學語文具有認知範圍大的特點,並且所描述的內容學生很少親自體驗過。但是自從有了多媒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動畫、視頻、音頻,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使學生能更真實地體驗到描述的內容,然後產生探究的欲望,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沙漠的綠洲》的第一課時學習中,教師可以課前精心製作課件,通過多媒體展示迪拜的自然風光和沙漠綠洲的整體麵貌,這樣小學生就比較直觀地了解“沙漠綠洲”的含義,同時能夠讓學生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盡情遨遊,然後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觀察。對此,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而僅僅依靠教師的語言進行口授描述,顯然是很難讓學生融入課文學習當中的。何況僅憑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也不能像多媒體技術能夠通過音頻、圖像等鮮豔的信息資源,讓課堂充滿生機,大大刺激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才能讓學習水到渠成,學生學習起來也很輕鬆、容易,教師講課也變得輕鬆、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