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村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校長論壇
作者:趙鐵柱
教育信息化從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教學環境,促進了傳統教育手段的根本變革。但在我國農村,信息技術教育還存在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給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帶來負麵影響。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將文本、圖形、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集中一體的信息技術進入校園,它以直觀、形象、生動、科學的效果,從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教學環境,促進了傳統教育手段的根本變革,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農村的信息技術教育還很不成熟,呈現出一些突出的問題,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1 計算機教育不等於信息技術教育
在信息技術教育中,計算機是最主要的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是必不可或缺的,信息技術教育不能脫離計算機教育,但計算機教育不等於信息技術教育。一些教師認為,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熟練操作計算機,隻強調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甚至一些學校把信息技術教育課叫做“微機課”。隻有打破這種單純學習計算機操作技術的思想,教學中時刻注意信息技術教育不僅僅是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學習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2 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
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從教師到家長,都一致認為掌握信息技術是21世紀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工具,與未來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密不可分。但由於社會對學校辦學質量優劣的評價標準是基於該校考試成績的好壞,這導致學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幾門學科上,從而忽視了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再加上人們認為信息技術課讓學生學會了玩遊戲、上網等,很多學生都過度熱衷於打遊戲、上網,“嚴重影響了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出於對孩子沉迷電腦的擔心,大部分家長不支持甚至反對自己的子女花時間在信息技術方麵的學習。即使在教師隊伍內部,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也存在偏差。
由於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各地設備情況不同,教材使用情況也不盡相同,目前仍沒有統一明確的評價機製,課堂結構、教學模式等尚處於不斷探索、研究中。因此,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形成這樣一種印象:信息技術課可有可無。信息技術教師更多時候被當成了電腦維修工,幾乎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都兼任打字、計算機室管理、校園網維護等職,而真正花在教學研究上的時間是少之又少。
3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模式有待改進
現在,農村信息技術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先照著課本講,學生再上機練習”的舊的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是教師提前設計好的,學生隻能被教師牽著鼻子,順著教師提前計劃好的思路走,上機時必須按步驟操作。這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應努力探尋新的教學方法,可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或錯誤的操作,讓學生努力思考,探究力所能及的問題,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任務。這樣就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在學到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學習;學習的成功又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而富有創造性地學習,最終收到良好的效果。
4 重視網絡對學生的影響
網絡是一個沒有地域、沒有國界的全球性媒體,網上有豐富的信息資源,進入網絡就如同進入了信息的海洋。學生點擊網址,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到教室裏學不到的知識,還可以從網上下載和發送各種信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但應清醒地認識到,由於目前相關部門對網絡的管理還不夠完善,對網絡信息缺乏有效的過濾,致使網絡在成為知識寶庫的同時,也成了一個無形的“垃圾場”,一些不健康的東西混雜其中。這些內容對涉世不深、缺乏辨別力、心理發育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極容易被這些不健康的內容所影響。所以在學校及家庭電腦中應安裝一款過濾軟件,這是網絡防護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