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多媒體激發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1 / 2)

利用多媒體激發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校長論壇

作者:楊瑞真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發揮其圖、文、聲、像並茂的優勢,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幫助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枯燥的數學課增添活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目標。

1 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般說來,學生感興趣的事,基本都能做好。因此,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合作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在傳統的教學中,廣大教師在這方麵曾經做了很多探索,如做遊戲、講故事、觀教學掛圖等。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數學是一門較抽象的學科,因而這些作用還隻是停留在被動接受的層麵上,學生還是通過死記硬背和重複訓練來獲取知識,久而久之,興趣就會逐漸消失。

信息技術的到來,有效地改變了這一被動局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把比較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運用多媒體提供直觀、形象的材料,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促進學生以快樂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一課時,上課一開始,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優美的背景和音樂中,出示各種不同的圖形,如魔方、籃球、禮品盒等學生所熟悉的東西,一下子就能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比要求學生觀察書上的那幾幅圖,效果好得多。

又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一位教師一開始就用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輛黑色小汽車在公路上行駛,車軸是白色的,圓心是紅色的。該情境以車輪的顏色給學生以視覺的反差,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圓”的感性認識,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進一步觀察和認識“圓心”“半徑”等特征的問題探究點,效果很好。

2 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緊密聯係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切實改變過去那種隻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播而忽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係的觀念,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這座橋梁上去探索、去發現,幫助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經驗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的興趣。

還以“圓的認識”一課為例,上課一開始,筆者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馬路上一個個下水道的蓋子,然後提問:“下水道的蓋子為什麼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呢?”學生興趣高漲,紛紛發言,提出了因為圓形蓋子好看的觀點等。此時,筆者再用多媒體出示掀圓形蓋子和掀方形蓋子時不同情形的錄像,然後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通過思考、交流,最後得出“因為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容易掉下去”這個結論。這樣,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情境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係起來,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不但能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

3 利用多媒體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性的故事情境,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有利於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引發學生產生探究事物原委的迫切願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