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學課堂教學中主動探究學習的運用(1 / 2)

中學課堂教學中主動探究學習的運用

校長論壇

作者:盧迎春

在現代教育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資源的共享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課堂教學找到了應用、強化主動探究學習的模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堂教學,能把知識教學與主動探究學習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課堂效果的優化。

1 引言

現代教育技術理念下的主動探究學習的特點是探究性、開放性,所以它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學生在了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自己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曆。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養成了具有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因此,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理念下的主動探究學習的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 利用互動性原則,實現數學課堂效率的優化

2.1 現代教育技術理念下的主動探究學習是師生互動的開放性學習

“互動性原則”就是要徹底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麵,真正做到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互動性不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按照教師規定好的思路進行思考,最後得出教師規定好的答案;而是由教師在學生已經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把問題深化或泛化,提出新的問題(若學生能提出問題,那就更好了),然後由學生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尋找出解題的方法。

譬如:比較∣x∣>2與∣x∣-12與∣x∣-1

2.2 現代教育技術理念下的主動探究學習是一種探究性學習

它突出學生主動思考和小組合作,尋找知識的創新與突破。探究性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在這一探究課堂中,課堂教學依然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要適時適度參與學生的討論,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共同探討。事實上,在任何一堂課中,教師都可以用各種方式創立師生互動的情境。教師提出問題,是在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和方向性;學生提出問題,則要求教師能快速反應,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學生之間的討論,也是一種互動。隻要能調動學生積極去思考、探索,就能達到教學在“互動”方麵的目的。

3 運用實踐性原則,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源於主動探究的快樂和心靈滿足。教學課堂作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主陣地,應該把握好實踐性原則,利用好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1 活用當前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學習興趣做好誘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和教學是密切聯係的。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是智慧靈感的源泉。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教師應努力使課堂生動有趣,隻有學習的興趣產生之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會逐步改善,繼而產生強烈的參與願望。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出的主體作用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與學真正進入良性循環。當前,多媒體網絡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件資源,基於局域網、電子白板交互、電子教室等優秀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和中學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好奇善思的個性心理是一脈相承的。因此,運用好多媒體課件資源,讓學生針對各個知識點進行自我探究,學生的興趣是十分濃厚的。

3.2 以新課程教材為綱,注重知識例題與生活實例的結合,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當前新課堂改革中的新教材的大部分章節中有諸多好的實例,這是數學教學觀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次飛躍。如學習到勾股定理,可以結合導彈發射的角度與射程的距離,了解“勾三股四弦五”的應用,很有知識的誘導性。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國的基礎教育曾走過彎路,基礎教育的教材,普遍存在知識陳舊、理論脫離實際等問題;再加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和簡單的評價機製,盡管花費了不少時間,學生也讀了不少書,但大多都跳不出呆板、單一的思維模式。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實際問題,接觸與社會相關的問題,甚至是對社會實際一無所知。學生隻是一個解題機器,他們錯過了培養人格、鍛煉品格的最好時機。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聯係實際的內容,多收集社會現實生活中與教材內容相聯係的素材。這樣的素材還是很多的,但需要教師去篩選,篩選出的內容要切合當前教學內容,學生用已有的認知水平可以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