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如何介入小學語文課堂(1 / 2)

信息技術如何介入小學語文課堂

校長論壇

作者:王福先

如何更好地使信息技術介入小學語文課堂?要達到何種目標?采取何種方式?介入的最終原則,應落實在教學質量的切實提高上,一切為了學生的更好發展和學習上。這是信息技術手法所要進行輔助教學的真正目的。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大趨勢。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步構架與完善,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全方位滲透進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時也成為人類完善自我能力的重要工具。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著重體現在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各學科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這對於眼下推行的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而所謂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指通過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從而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以信息化帶動知識傳授的形式創新和方向創新,從而幫助學生有效認知、探索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進行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1 信息技術介入小學語文課堂的目標

信息技術介入小學語文課堂,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信息技術介入小學語文課堂要達到何種目標呢?

由於信息技術是對文本、圖形、聲音和其他信息等具有集成和處理功能的技術集合,它能夠更好地兼顧人的看、聽、感受,在同一時間裏能夠輸出更大的信息提示,並帶來更強的刺激,因此,對於語文這樣一門需要培養語感和興趣的學科來說,就有獨到優勢。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在相同時間段裏,比從傳統教學手段中獲得更深的知識輸出印象,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全麵提高語文素養。信息技術正是作為一種新手段、新媒介,由於其新奇、靈活,能塑造和提供更生動的素材資源,因此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當他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對某個東西發生興趣後,他往往會去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期望了解更多。信息技術介入語文課堂,正是要移植人們的這樣一種經驗到語文學科中,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目的出發,去重構課堂上的師生教學模式,以達到語文新課標“愛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全麵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2 對信息技術如何介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思考

信息技術如何介入小學語文課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各有不同,而且各地區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也不同。因此,筆者以為,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2.1 學校方麵

信息技術介入小學語文課堂,必須要獲得學校的支持。比如,學校應構建校園網,並且能在各個教室和辦公室連接信息技術終端,將信息設備作為一種標準教學資料向教師提供。或者有電教功能室,讓每個語文教師都有機會去學習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讓每堂語文課都有機會展現信息技術手段的魅力。此外,學校還應該構建有自己的教學電子資源庫,或買進已經成熟的教學資源庫,讓教師能夠方便運用裏麵的電子資源,從而選擇自己上課所需要的素材,節約時間,並能夠借鑒已有的成熟經驗。這才是信息技術能夠真正進入語文課堂的最重要的條件。否則,單獨依靠教師自己的力量,每上一課,教師就要自己做課件,自己想創意,必然會浪費大量教師備課的時間,實際上無法實現真正的整合。這樣的方式也從實際意義上無法取得真正好的效果,而且缺乏連續性和堅持。因此,學校的經濟支持和領導的重視程度,是小學語文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保障。如果沒有學校的外圍環境對多媒體的重視,語文課堂自然也就變得枯燥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