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應用誤區(1 / 1)

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應用誤區

校長論壇

作者:孟傑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它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像等各種信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最大化課堂容量,增加信息密度,提高教學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然而,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仍存在諸多誤區。所以教師要認識和正視多媒體在現代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做深入的分析,探索其解決方略,以待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具體來說,多媒體教學存在以下幾大誤區。

1 華而不實,與教學內容不符

過分注重媒體表現形式,忽視教學內容。很多教師過分強調課件的美觀,在課堂上,絢麗奪目的動畫和圖片讓人眼花繚亂,課堂變成了電影院。

案例:《第一場雪》教學片斷

師: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下來,是怎樣的景象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演示)

生:(時時傳來驚呼聲)好美啊!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美麗的雪花吧。(課件演示)

生:(又一次驚歎)真美啊!

教師繼續演示雪景,學生興奮極了……

一節課下來,學生享受足了雪景,但對文中的描寫了解甚少。語文教學要凸顯其工具性和文學性,主要通過語言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對文字的感悟,用影像代替學生文本閱讀,顯然違背語文教學的規律。

事實證明,在一堂課上是否使用多媒體,哪些地方使用多媒體,使用哪種形式的多媒體,應根據教學內容和需要來確定。在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多媒體是很重要的。

2 使用過頻過度,本末倒置

2.1 課件製作質量低下,脫離教學實際

有些教師盲目追求使用多媒體,沒把精力放在課本的鑽研上,對教材把握不透,盲目製作課件,與教學內容不對應,無助於課堂教學。

在一位教師製作的《故都的秋》的課件中,起始呈現出幾片楓葉飄然落下的畫麵,同時又在屏幕下麵寫著“一葉知秋”;接著是作者簡介,以移動的方式在屏幕下方快速滾動而過,學生沒來得及看清內容就消失了;然後是北京秋景圖片的大展覽,最後隻提出兩個問題結束。

這就是課件的全部內容。那些貌合神離的秋景圖片根本無法體現作者的意境,也使文章的原有韻味掃淨。其實,這節課的設計應用板書就可以完成,完全沒有用課件的必要。

2.2 變傳統的“師灌”為“機灌”

多媒體技術隻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活動的替代者。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和內容都放在課件中,甚至連提問、教學評價都由電腦替代,教師被多媒體技術綁架,課堂教學也由傳統的“師灌”變為“機灌”。

案例:教學“燈”字

師:同學們聽一聽這個字怎麼讀,跟著讀一讀。(演示課件)

生:燈、燈、燈(跟著課件讀)

師:它的部首是什麼?(演示課件)

(生看。)

師:它能組哪些詞呢?

(生跟讀。)

課堂上,教師按住鼠標隻是提問,學生盯著屏幕讀、看。沒過多長時間,學生的視聽產生了慣性,教師也被課件束縛,放不開手腳。這種做法,雖然運用了多媒體技術,但實質是“滿堂灌”。教師的角色仍然是填鴨者,是傳統的以講為中心模式的升級,學生成了被動的接受者。

3 逢場做“秀”,曇花一現,牽強使用,適得其反

多媒體技術應用不是“做秀”。每一件多媒體課件從構思到設計、從選材到製作,都是教師辛勤與智慧的結晶。不論教師個人還是學校,都應該把完善精良的課件收集整理,作為一種校本教研資源,實現共享和升級。還有的教師製作課件,出發點是為公開課服務。為此,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製作課件,平時用3個小時備的課,現在因為要用多媒體,花了幾十個小時去準備。課堂效率是提高了,但麵對滿負荷的工作量,勢必會影響其他教學活動。特別是辛辛苦苦製作的課件,“秀”了一次就被擱置了,運用的效率太低。

總之,一切教學技術和手段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也不例外。以上多媒體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希望對教師改進教學,促進課堂建設,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功效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娟妙.教師教學的十大誤區[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2]張仁賢.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與實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白春豔.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