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1 / 2)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校長論壇

作者:劉珍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課改進程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也發生著相應的變革。傳統的“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教學要求,而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輔助手段,登上了曆史舞台。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手段的介入可以達到聲形並茂的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重點、難點,全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路上,筆者積累了幾點拙見,希望與同行交流分享。

1 合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誠然,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已經再也無法激起現代學生的積極性,隻有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將學生帶入美麗的語文殿堂。

例如,在學習《草原》一文時,筆者考慮到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典範,但是學生對於草原的概念比較陌生,對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生活了解更少的狀況,於是在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大屏幕向學生展示了自己製作的課件《草原風貌》。課件用騰格爾的《天堂》作為背景歌曲,向學生展示了草原的碧草藍天,草原人民的飲食風俗等。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在教師輕聲的描述聲中,透過眼前的畫麵,一下子就被草原吸引住了……接下來,教師問:“今天我當導遊,我們來一次草原之旅好不好?”學生用響亮的回答表現了他們的期望。

在這個環節當中,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學生的“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2 合理利用多媒體簡化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由於缺乏必要的生活體驗,對很多事物理解起來存在困難,如果教師置之不理,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加入可以將抽象的事物變成形象的畫麵、聲音、色彩,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當點撥,就很容易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學習《詹天佑》一文的時候,詹天佑在修建京張鐵路的時候采用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鐵路的方法。在曆屆教學中,這都是一個難點,學生單憑課本的文字是無法理解這兩種方法的。於是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了兩張圖片,分別是“人”字路線圖和“中部鑿井法”,從圖中不僅可以看出設計的方法,而且可以看出陡峭的山勢和坡度,詹天佑的智慧和精神便躍然於學生眼前,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再如,在學習《燕子》一課時,當講到“還有幾隻橫掠湖麵,剪尾式的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麵,那小圓暈便一圈圈地蕩漾開去”的時候,學生對於“小圓暈”無法理解,不能感受到它的質感。於是筆者在多媒體上操作了“一滴水”落入水中,蕩起一圈圈小波紋的動畫,學生激動地用語言描述著在燕子的觸碰下水麵的輕柔,這就化解了難點,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在課堂設計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將內容直觀、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麵前,給學生營造輕鬆、舒適的學習環境,從而突破重難點便水到渠成。

3 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提高學生素養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很多內容在講解的時候,教師總感覺語言匱乏。而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讓學生走進許多豐富多彩的世界,彌補有些教學內容無法用語言傳達的缺陷。而且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審美力,全麵提升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