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1 / 2)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

信息化教學

作者:劉進中

21世紀是電子信息空前繁榮的時代,計算機技術以其自身的優勢,已經走進教學課堂,成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對教師教學注入全新的理念。筆者針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

1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特征

1.1 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的到來,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讓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擴大了教學容量,拓寬了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讓學生在原有本文知識的基礎上,擴充知識麵,與實際生活和課外知識進行有效整合,達到知識融會貫通的效果,激發學生原有知識點的相互聯係,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係統的知識網絡,增強知識的係統性和連貫性,使學生很難忘記。因此,信息技術手段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也是不可忽視的。

1.2 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源於對個體神經係統的刺激。對於小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尚處於直觀、形象性階段,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他們喜歡鮮豔的、躍動的、歡快的畫麵和音響效果來刺激他們的感官,注意和記憶新鮮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就能憑借自身的優勢,來彌補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無法呈現給學生的這些信息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實踐的能力。

1.3 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語文源於生活,是五彩繽紛的生活縮影。趣味性是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信息技術能夠用Flash展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代替了粉筆板書的潦草和不規範,並且賦予圖片、文字以色彩與和音樂旋律,使平麵的課堂教學變成立體的、多彩的課堂,激發了學生求知的熱情,成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手段之一,使課堂變得多彩多姿。學生的笑容多了,教師授課也有信心了,整個語文課堂趣味橫生,惟妙惟肖。

2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

2.1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思維聯想起到很大的作用,幫助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在大腦形成知識的同化。比如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課《船長》,首先在課前對本課進行認真研讀,了解到這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課文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鎮定自若,指揮其他船員和乘客順利脫險,而自己去光榮犧牲的感人故事。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課文背景,課前布置學生對雨果的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導入新課時,筆者設計了一行字幕用多媒體投影播放出來:“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偉大的靈魂。你了解雨果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如果這句話換成語文教師直接口述出來,效果顯然不是很明顯,或許教師的語言本身沒有吸引力,或許教師的精神狀態不是很佳,這些都很影響教師口述問題的效果。

在課中,讓學生探討“船長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時,筆者又用多媒體展現有關哈爾威的圖片,然後組織學生走進人物,整體感知。這次多媒體的運用,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注重了課文的重點,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

雖然信息技術手段在本文學習中隻用了兩次,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輔助教學的作用,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突出了教學重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