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有效音樂教學
信息化教學
作者:李雪梅
時光流轉,筆者從師範學校畢業從事音樂教學已有23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歲月在學生純淨快樂的歌聲中,在筆者指尖流淌的琴聲中不知不覺地走過。而今,記憶深處的那些靈動的教學瞬間、難忘的課堂小插曲總會激發筆者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如何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學得快樂,老師教得輕鬆?什麼是有效的音樂課堂?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呈現在人們麵前的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豐富和多樣,追求優質高效的音樂課堂,和學生享受音樂學習過程,是筆者為之努力的目標。
多年來,觀摩並執教過的一些課題給筆者帶來新的思考,這是多年來一直為之努力探討的課題。當今的學生創新思維很活躍,他們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獨特的見解和精彩的回答,這種源於師生精神境界的獨特感受是一種無比豐富的課程資源。下麵,筆者將結合自己教學中的案例,把教學過程中的亮點與成功之處呈現出來,談談對有效教學的思考。
1 善於溝通,抓住學生情感的切入點實施有效教學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音樂教師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於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淺也就不一致,特別是情感教育切入點的不同,其教育效果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選準情感教育的切入點,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情趣、拓展教學想象空間、加深對音樂的情感體驗,都有積極的意義。
在執教《友誼地久天長》這一課時,筆者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這首歌曲並不陌生,會唱一兩句。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越是熟悉的歌曲越不容易做到高質量地學習。如何避免學生隻是泛泛地學唱而沒有感情的熏陶呢?為了激發學生帶著自身對友誼的理解讚頌聲情並茂的歌唱,筆者首先用多媒體播放,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然後采用比賽學習的辦法,筆者範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女生唱第三段,大家齊唱第四段,看誰唱得最動聽。
音樂開始,筆者充滿深情地唱了起來,歌聲在教室裏回蕩。筆者用眼神和學生交流著,此時此刻,他們聽得那樣專注,仿佛激發起了他們演唱的願望和對美好往事的回憶。當筆者唱完第一段之後,以為男生會緊跟著音樂唱起第二段,可是第一句的旋律已經奏響,男生卻毫無反應,怎麼回事呢?筆者趕緊提醒他們,並帶著男生一起往下唱,接下來大家完全被激勵起來,第三段、第四段,聲音越來越好,圓潤動聽,情感真摯,仿佛還沒有聽夠、唱夠,音樂就結束了。
小結這一輪的演唱時,筆者問男生:“第二段的開頭一句為什麼沒唱出來?”這時候大家激動地說:“老師,你唱得太好聽了,我們隻顧著聽你唱歌,忘了自己唱了。”這時候又有一個學生說:“老師,你看,咱們班有個同學哭了?”筆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個女生的臉上帶著淚,原來是想起了小學時的好朋友。音樂,有著如此強的感染力,給學生帶來如此美好的情感體驗!這一刻,筆者內心是多麼的愉快啊,經典的音樂讓師生間傳遞交流的情感如此純真、暢快,音樂課堂如此精彩,這是深入學生心靈的啟迪,怎麼能不讓人感動並銘記於心呢?
2 深入發掘教材,精心設計,抓住音樂作品的風格特色進行教學
指導學生唱出音樂作品的風格特色,是音樂教師至高教學境界之一。唱會一首歌曲容易,而唱出味道就不那麼簡單了。
如何抓住作品的風格特色進行教學呢?在一次音樂教學研討會上,筆者聆聽了一位教師執教的“跟我一起玩轉音樂”,感受頗深。在課的開始,這位教師巧妙設計,用課件播放了印度經典歌曲《吉米來吧》,並要求學生學跳印度舞熱身,很好地創設了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在學習新課時,她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先是播放歌曲《印度國風光》,從聽覺上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然後播放印度傳統樂器演奏視頻,啟發學生關注西塔爾和塔布拉的演奏及音色,並感受裝飾音和變化音在歌曲中的表現。這一環節的問題設計打開了學生對印度音樂旋律風格的關注。接下來教學生演唱了歌曲《流浪者之歌》,教學中她緊緊抓住印度音樂的風格特色,運用對比的手法,讓學生體會並唱準歌曲中的裝飾音和變化音,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速度歌唱,表達一個既樂觀又憂傷的流浪者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了作品的藝術內涵。最後在欣賞中國流行歌曲《神奇》中讓學生尋找其中蘊藏的印度音樂元素,從而引導學生悟出印度音樂的特點——浪漫唯美,特點鮮明,器樂獨特,底蘊厚重,博大精深,值得每個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