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性格培養篇(1)(1 / 3)

競爭成敗的最終決定因素

專注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在心理學上稱為注意的分散。注意是指人心理活動時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這是因為人們在同一時間內不能感知周圍一切對象,而隻能有選擇地感知其中的少數對象。同注意相反的狀態是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分心是指一個人不能穩定持久地將注意保持在一定對象上。可見,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分心是注意的大敵,是降低學習效率的先導。戰國末思想家荀子曾說:“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的確,注意力分散,不僅會影響學習效果,還會影響人們在競爭中的勝出。

陳學博是一個小男孩,今年上五年級,從上學的那一天起,他的父母就沒少操心。老師三天兩頭找他們,反映陳學博的上課紀律問題。

原來,陳學博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做小動作,影響其他同學。他不是在老師寫板書時離開座位,去找其他同學玩,就是折小飛機亂扔。老師每天不知批評他多少次,可就是不見效。有一次老師嚇唬他,如果上課再搗亂,就開除他。從此以後,他倒是安靜了兩天,可就是安靜了,他也不聽課:玩鉛筆、橡皮,實在沒有可玩的,就玩自己的手指頭,或者趴在桌上睡覺。老師把家長找來,說這孩子可能有多動症。家長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可醫生通過檢查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陳學博的父母都是大學畢業。據他們反映,陳學博腦子聰明,沒發現理解能力方麵的問題,對一般事物反應靈敏,家長說什麼事情,他都能及時地理解並能恰當地接話茬。但他在家做作業時極為拖遝,邊寫邊玩,一點作業能寫到晚上11點。另外,陳學博小時候就有急躁的毛病,什麼事情如果不如他的願,就會鬧個不停。陳學博的母親擔心孩子這樣下去學習成績一定會很糟。

生活中,像陳學博這樣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為數不少。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了學生成績不理想。目前,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學習效率低下和學習困難學生的共同原因。但對於這種現象,很多老師和家長有誇大的傾向,動不動就把學習不好的孩子說成“多動症”,讓他們去看醫生;也有些家長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天性,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實,這兩種傾向都是不正確的。

注意力不集中產生的原因有先天中樞神經係統不健全,如:發育遲緩,輕度大腦功能失常等。此外,早產或剖腹產、家庭活動空間狹小或過多依賴學步車導致的爬行不足、父母過度保護或管束過嚴、缺少同伴群體、缺少戶外活動和各種運動、過早進行認知教育、電視和遊戲機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的玩具等因素,都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被教育專家認為是感覺統合失調,其主要表現為:

1.容易分心;

2.活動水平過高或過低;

3.衝動,不易使自己平靜;

4.自我概念差,易出現行為問題;

5.對感覺的刺激反應低下或過度;

6.社會交往能力不佳,情緒不穩定;

7.動作笨拙,粗心;

8.肌張力不足,姿勢不佳;

9.注意轉移困難;

10.言語、語言發展遲緩;

11.學習成績不良。

感覺統合失調,即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可能很隱匿,尤其在兒童中,容易把問題歸咎於其他的原因。

孩子能否集中精力與父母的教育、教養的態度和方法是分不開的,要想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培養他們專注的性格品質,第一步就要注意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養成專心致誌的習慣。要孩子注意力集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培養孩子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兒童,不但作業完成得比較快,而且完成得比較好。善於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省勁,效率比較高,因此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娛樂。那些學習馬虎、粗枝大葉的孩子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沒能仔細地看準習題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往往做錯。他們學習很吃力,成績又不理想。

2.讓孩子鑽研有興趣的事物。

無論孩子個體差異如何,隻要是他們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他們都會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在兒童期完全是屬於自發性的,所謂自發性就是自己找到想做的事,不需要借外力自己就會實現。對於孩子熱衷的遊戲,大人最重要的是不去阻礙他。很多家長不管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就讓孩子學習才藝,如樂器、作文、繪畫和舞蹈等,這樣隻會得到相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