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期,廠企改革始露端倪,這期間餐桌文化上盛傳著“廟窮富和尚”的話題。關於這個話題的具體內涵和人員誌向,闞進先卻不是聽他大哥說的,而大廠裏的一幫哥們弟兄也學著說過這樣的話,但不管他們怎麼敘述和表達,卻總也描畫不圓滑。倒是闞進先在技校的一個同學,有一次年度聚會時,他繪聲繪色地現身說法,讓那一桌桌大多數還隻是廠企普通技術工人的同學們,即鴉雀無聲,而又黯然神傷。
闞進先的這位技校同學,畢業分配時,就去了一家即將停產的破爛廠子。當時的那個廠子,就沒有同學願意去。聽說這小子他爸爸,和那個廠裏的領導熟悉。所以,那個廠子雖有兩個招工名額,而那一屆技校生,卻就去了他一個。但是,沒過兩三年,那個廠子和城裏一家大公司合並了,而這位同學很快一步步當上了一個部門的經理。那家曾經在廣告上喧囂一時的大公司,從九十年代初就鼓搗著上市,在還沒上市之初,就開始下崗分流,等上市之後,公司卻又連年虧損,傳聞該上市公司有違規交易,就被摘牌了。至今,這家公司依然不死不活存在著,而公司新老職工上訪堵路的事件,直到今天也沒有真正消停過。但人家闞進先這同學就一直當著經理,而且在外麵還開著自己的公司,且不說個人房產起碼三五套以上,單是自己的座駕,聽說都有跑車了。
闞進先下決心離開大廠,也不全是受周圍同學和朋友的影響,更不是因為他自己一直就有什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就他個人因素而言,這裏麵確實有和家裏人賭氣的成分;再者,才是決心借助此種機會,嚐試去改變一下自身命運。
聽說弟弟要買斷工齡離廠,闞大海一開始就和母親講明了利害,並說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所謂“買斷工齡”隻是大廠試圖“甩包袱”,目的為了下一步能夠“輕裝”快速發展。可能考慮到母親不一定能夠做通兄弟的思想工作,於是,有一個周末,闞大海自己回家吃晚飯,當著父母麵,一再拐彎抹角地規勸兄弟,先沉一沉,等等再說。那天,闞進先聽著他哥哥講的那些大道理,要是在別的地方,恨不能把飯桌掀了,而且還要扇那說話的人一個大嘴巴子,才解心頭的火氣。但是,闞進先當著他大哥麵,一句反駁的話都沒講。等他大哥先走了以後,闞進先便和他爸媽發了一通火,帶著老婆孩子出門時,撂下一句話:“我以後要飯也不來大廠門前,隻要我活著,就不可能讓你二老餓死!”
闞大海的女兒闞曉春,在幼兒園和小學時,都是上的市裏貴族學校。因為大廠的高中部,始終在升學率上是全市數一數二的重點高中。而且,由子弟中學初中部,基本上都可以穩進高中部。若要從別的初中考進來,因為名額受限製,入取分數太高。所以,闞曉春一上初中,因為距離學校近,她便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了。
闞進先決意買斷工齡時,闞曉春還沒有在高中部住校。自從侄女住到了爺爺奶奶家裏,闞進先一家人又搬回了自己結婚時的那間平房,而那間平房和闞大爺的樓房,在直線距離上,也不超過二百米。所以,二小子一家的大部分晚飯,還是回到父母家裏一塊開夥。
闞進先平時和父母講的一些離廠想法,尤其那天發火說的話,想必闞曉春一定回家學給他爸爸聽了。從那以後,闞大海沒再阻攔弟弟離廠的事情。
闞進先和朋友開修理廠之後,因修車的問題,他大哥曾經到自己公司裏來過一兩趟。闞進先還主動和他大哥商量,大廠的車輛維修和保養,完全可以來這個修理廠,起碼能夠保質保量。不過,直到出事前,闞大海從來沒有給自己兄弟介紹過大廠業務。
事實上,已經是廠辦主任的闞大海是否給自己親兄弟介紹過單位業務。僅就這件事情上,闞進先也能理解大哥的為難之處。闞進先總是在大廠裏幹了十多年了,他針對他大哥在大廠角色的理解,不過就是舊社會地主莊園內的大管家,或說是現在城裏飯莊裏的餐廳經理。也就是說,廠辦主任的這個角色,不過就是一個聽話和傳話的,在大廠掙錢和花錢上的大事,他闞大海沒有一個真的可以自作主張。
若細說起來大廠闞家兄弟倆近乎斷絕來往的關係,確實也沒有出現過像是相互謾罵或打得頭破血流的事端,也絕對不是因為一些業務往來的外部事物等等。若深究其中的根本症結,應該發生在千禧年之前,也就是大廠新區宿舍樓集資蓋房和房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