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社會(3)(3 / 3)

生活中,孩子常常拿自己與小夥伴做比較。對孩子的這類問題,你大可不必與孩子爭論誰家家當更多、更好,因為那樣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你可以悄悄地把話題引到討論各家的花錢方式上,指出你們家把錢花在每年一次的旅遊上,或者是告訴孩子你們家想存錢供其上大學,所以不選擇豪華的汽車、寬大的房子。如果你們家與孩子的小夥伴家的收入確實有很大差距的話,你應坦白地告訴孩子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工作掙錢多少也是不同的,並且各個家庭的花費也是不同的。

為什麼鬆鬆一直說要錢呢?

周末,爸爸媽媽帶5歲的向向到鬆鬆家玩過以後,在回家途中,向向問道:“為什麼鬆鬆一直跟他的媽媽要錢呢?”

“也許他想要很多東西吧!”媽媽漫不經心地說。

“那我也想要錢。”向向抬頭看著媽媽說。

你能給我錢嗎?

媽媽,為什麼你不給我錢呢?

眾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小夥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孩子可以從小夥伴那裏獲取知識、得到信息,與小夥伴一起學習和玩兒遊戲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產生高尚、真摯的友誼是他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但孩子在與小夥伴進行交往中,父母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使正麵作用充分發揮的同時,也要防止小夥伴之間不好的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

“好,那到家之後媽媽也給你錢。”

對孩子的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都給予滿足,隻能放縱孩子嬌生慣養的壞習慣和性格。

“你怎麼什麼都跟別人比呢?你怎麼不跟別人比學習啊!”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切不可還沒有聽完孩子說話就開始動怒。

“現在你所需要的東西,媽媽都已經買給你了,而且奶奶也經常幫你買東西。等到你再長大一些,能夠自己管理錢的時候,媽媽就會給你一些錢,讓你自己管理。但是現在,你要的東西還是要由媽媽和奶奶買給你。”

給孩子講道理,使孩子從心底打消這種錯誤的想法。

“孩子,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你的小夥伴們也是,我們要勇於學習他們的優點,使之成為自己的長處;而對於他們的缺點,我們要幫助他們改正,千萬不可學習。小夥伴之間要比優點、比長處,而不是相互學習不好的東西。”

父母要時時關注孩子的成長,對於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瑕疵要及時給予指正,不要一味地對孩子進行遷就。

每一個家長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但疼愛方式不同也將導致不同的結果。父母對孩子不應嬌慣放縱,而應嚴格要求,但是有的父母對孩子卻是有求必應,甚至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而事實上,過分地關愛孩子就是放縱、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護孩子,相反,那樣隻會害了孩子。在過分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容易養成嬌生慣養、任性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與性格。而生活中一旦有挫折或者麻煩,就容易禁不住挫折的煎熬。一旦步入社會,很容易不顧社會道德、法律規範,一意孤行地以自私、任性的態度來追求自己的目標,甚至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

父母愛護孩子要愛到正確的點上,不可盲目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