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把握經濟,了解時事政局(1)(2 / 3)

敏銳的嗅覺

生意場上,光“有心”還不夠,單靠拍腦袋,一時心血來潮就拍板做決定,是注定要吃大虧的。在市場化時代,要有“嗅”出錢財的能力,將外部時機的變化和自己無誤的判斷聯係起來,從而開拓出有吸引力的市場。

溫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在經商方麵,他們頭腦特別靈活,隻要有一分錢,都會不遺餘力地賺,而且務實苦幹。張彥是個地地道道的溫州人,由於家境貧寒,她的大學學費竟是用父母的賣血錢換來的,入學後,她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壓力,立刻尋找機會自己創收。在校園的禮品屋裏,張彥發現僅僅一個印有校名和校徽的工藝品就可以賣錢,而且很受像學生這樣的低消費水平人群的歡迎。於是,她抓住這個商機,利用自己能寫會畫的特長,馬上動手自製禮品。沒想到的是,一周下來就賺了五百元。但畢竟手工製作占用了很多的學習時間,張彥又積極聯係了校外的一家絲印廠加工圖案和文字,她隻需要提供圖案和文字的樣本就可以了,接著,她又推出了“定製校園禮品”的業務。等到第二年開學的時候,張彥不但交清了所有學費,還買了手機、電腦等物品。

這就是許多成功浙商創業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實例,可它卻讓人們看到了浙商的經商理念:生意沒有貴賤之分,沒有大小之別,能不能發現才是關鍵,賺不賺錢才最重要。“波導”作為眾多浙商品牌的一個代表,可以說完全是憑“嗅覺”贏得了成功,緊盯市場,最大限度地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從而打出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市場戰。

隨著多媒體應用技術的迅速發展,產品結構性升級日益加快,以及拍照、遊戲、多媒體短信、內容下載等市場應用的不斷開拓,手機逐漸轉變為一種支持多功能的多媒體載體已經成為大趨勢。“波導”憑借著敏銳的市場觀察力,2005年搶先推出MP4係列手機,它的麵市不僅滿足了消費者“隨時娛樂”的需求,還為消費者提供了視覺與聽覺並存的雙重體驗,引領手機進入“攝像、聽歌、看電影”的移動娛樂新時代。第六屆CCID中國手機用戶滿意產品調查發布的結果顯示,波導手機以80.8的認可指數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廣泛青睞,摘取了“用戶滿意質量獎”。

為了緊隨時代潮流,波導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立華又與薩基姆合資組建了共同的研發基地——寧波薩基姆波導研發公司,引進了歐洲先進的管理經驗,重點在GSM、GPRS、CDMA幾個方麵進行產品開發,從源頭上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競爭力。由於波導針對不同的出口地區,采取貼牌生產(如對歐洲市場)、與運營商合作(如與沃達豐)、自建渠道(如在印度)等多種靈活多變的出口形式,所以獲得了良好的海外銷售業績。因此,又一次將“年度海外市場開拓成就獎”納入囊中。之後,隨著波導“雙品牌戰略”的成功實施,它已經成長為全球知名的手機品牌。

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準確及時地獲得市場信息。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獲得市場信息,或者對市場信息反應遲鈍,就好像失去了嗅覺的狗、失去眼睛的人,找不到方向,也就無法提前預測到需求的變化,繼而及時調整生產活動,最終不但可能造成生產上的巨大浪費,還可能失去原有客戶。

利用調研好賺錢

邱繼寶領導的飛躍集團,從300元起步,曆經15年發展,成長為資產10億元的大型現代化民營跨國企業集團。它的技術引進是對國內傳統縫紉機一次徹底的革命,其開發的多個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60%的產品還成功打入了歐、美、日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結束了日本縫紉機單向出口中國的曆史。

這個響當當的牌子在發展道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它曾經以9萬美金換一張報告的做法也為許多人所不解。飛躍縫紉機當時雖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但在進入歐美市場前卻經曆了一番周折。“飛躍“集團不論是在產品檔次、質量以及價格都非常符合歐美市場需求,但經過銷售後始終無法打開歐美市場。於是,飛躍縫紉機集團公司總經理邱繼寶便委托美國一家谘詢公司做營銷調查。調查結論很簡單:美國幾萬所學校開設縫紉機課,到目前為止仍使用傳統的腳踏縫紉機和電動縫紉機,如果向這幾萬所學校各贈送一台“飛躍”縫紉機,同時要求校方各購買20台“飛躍”縫紉機,也許會引起積極的反應,取得預期的效果。就這樣一個小小的點子,為集團敲開了歐美市場的大門。可為此集團支付了這家谘詢公司高達9萬美金的調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