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詞語教學中教師“缺位現象”的思考(1 / 3)

詞語教學中教師“缺位現象”的思考

閱讀教學

作者:林永錦

前不久,筆者聽了一節語文公開課,上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上《裝滿昆蟲的衣袋》。請看這位老師的生字詞教學:

師:(出示生字詞)這些生詞你會讀嗎?指名讀,齊讀。

師:這些詞語當中,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了解了,想跟大家交流的?

生:我知道“中毒”的意思,中毒就是中了那個就會死。

生:比如口袋裏塞了很多東西,就是“鼓鼓囊囊”。

生:我知道“垃圾”的意思,就是沒有用的東西。

生:我想說“褲兜”,褲兜就是褲子的口袋。

生:我了解“紡織娘”,紡織娘是綠色的昆蟲,叫的聲音很好聽。(老師出示“紡織娘”的圖片)

生:我還知道“殿堂”,就是像宮殿一樣,很隆重的地方。

整個詞語教學環節用時7分40秒,主要流程以學生的讀和說為主,學生讀了生字詞後,用自己的話解釋了部分詞語。其間,老師除了點名發言、展示了紡織娘圖片,沒有對詞語進一步點撥、引導。上完課後,執教老師笑稱自己的課是“一地雞毛”,學生思維散漫,想到哪個詞說哪個詞,往往這個詞還沒有完全弄懂,其他學生已經舉手說了另一個詞,以至於每個詞都沒時間深究。

一、 分析:從學生的課堂表現追溯課前預習的效果

這樣的“一地雞毛”,其實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讀了這些詞語,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話想說”這些開放性強、目標不明確、沒有限製的話題,看起來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體現個體差異,因此,也成了許多老師語文教學的“萬金油”,不管什麼樣的課文,不管什麼樣的詞語,隻要用以上兩個問題拋下去,學生就會有說不完的話,發表不完的見解。但是整個教學環節效果到底如何呢?讓我們由課堂的一些數據追溯學生課前預習詞語的狀態。

1. 預習效果分析。字音預習效果分析:本課詞語教學中,教者共進行了14個生詞的教學,字音朗讀正確率如何,請看下表:

在生詞朗讀中,11個詞語學生第一次就讀正確了,而“鳥棲蟲居、鼓鼓囊囊”兩詞有學生讀錯,經過點撥才讀正確。“蠕蟲”一詞在聲調上產生了爭論,老師先要求會讀的同學說說讀音,但是爭論仍然存在,老師又要求學生看看書後拚音才終於正音。在字音環節花了較長時間,爭辯、翻書,再反複朗讀以加深印象。由此可見:①對於一些比較難讀的詞,老師要有預見性,為了防止學生混淆,易混淆字首次展示給學生朗讀時應該注音;②學生課前預習不夠充分,對生字表中已經明確注音的字並沒有用心去讀;③學生的預習沒有注意方法,生詞平均用力,對難讀字沒有留心,這跟老師平時的預習指導不夠到位有關。

字形預習效果分析:據《評價手冊》“預習導航”反饋的結果看,字形正確率為75%,錯誤主要集中在“棲”和“殿”,這表明大部分生字無需老師指導,學生可通過自學掌握。但少部分生字字形易與其他字混淆,結構複雜,如果沒有老師指導,易發生寫錯部件或丟部件的情況。

詞義預習效果:“預習導航”中沒有詞義預習這一內容,但分析詞語教學過程中一些數據,我們能了解到學生詞義預習的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四分之三的生詞,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弄懂意思,25%理解不夠準確的生詞主要原因是學生隻能大概知道意思,但語言表達比較隨意、不夠恰當,例如對“中毒”一詞,學生的解釋為“中了那個就會死”。

2. 預習能力分析。生詞中13個為生字詞,生詞出示率100%,顯然教者想通過自學檢查的方式,把所有生詞梳理一遍。對於高年級已經有了一定自學能力的學生而言,效果如何呢?分析學生詞義來源,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

詞語教學中教師預習方法是否得當。

以上結果與老師課前給的預習時間較短、預習任務單一(主要以完成“預習導航”為主)、預習方法指導不夠到位有關。課堂上老師提問:“這些詞語當中,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了解了,想跟大家交流的?”這一問題指向的是課前的預習,但實際對話中我們卻發現,學生的解釋大都是自己的口語化的理解。例如,學生在解釋“鼓鼓囊囊”時說:“比如口袋裏塞了很多東西”;解釋“殿堂”時說:“就是像宮殿一樣,很隆重的地方。”可見,學生主要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已有的知識進行解答,屬於經驗水平的理解。在這一理解水平中,學生因為提取經驗的方便,會從很簡單的詞語說起,耗費課堂時間就在所難免了。作為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沒有提示預習詞語方法的情況下,該選擇什麼詞語進行預習比較含糊,不知道重點詞語用多種方式去理解,詞語預習的方式單一,甚至存在沒有預習詞語的現象。

根據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在詞語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缺位是導致學生課堂上自主性缺失、自由度泛濫、詞語學習沒深度的主因,才會讓詞語教學變成“一地雞毛”。

二、 反思:從學習方法的失當追溯教師角色的缺失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但並不是唯一陣地。為何學生在詞語學習上處於漫無目的、找不到邊際的狀態?這跟教師放棄自己的角色作用有關。如果教師課前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生詞,課堂上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入品味生詞,這樣詞語教學才會綻放異彩。